醫療常識★骨髓移植後腹瀉、血便快要命! 北榮靠「一管糞便」救回血癌女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糞便也能救人!39歲的王小姐罹患俗稱「血癌」的急性白血病,原本寄希望於接受骨髓移植,沒想到3個月後,卻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終日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生命垂危,經台北榮總醫療團隊評估,緊急採用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腸道,這才成功治癒腸道感染,完全控制急性反排斥反應,至今一年多病況穩定,血癌也沒有復發跡象。

原來家住中部的王小姐,罹癌後首次化療初步穩定後,隨即轉至台北榮總就醫,在接受加強化療後、等待骨髓移植時,血癌一度復發,更被醫療團隊發現復發的血癌細胞帶有一種稱為FLT3-ITD的基因突變,預後不佳,讓她幾乎想要放棄,但在孩子與先生不斷鼓勵下,這才決定勇敢接受治療。

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表示,在醫療團隊細心治療,加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下,王小姐最後在非完全吻合配對的情況下,仍成功完成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在移植後近3個月,仍不幸發生極為嚴重的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屬於最嚴重的第四級,死亡風險極高,使用類固醇及各種免疫抑制藥物效果不佳,並因免疫力低下合併有敗血症及困難梭狀桿菌腸道感染,病況危急。

高志平說,最後血液科與胃腸科跨團隊合作,與胃腸科微菌叢實驗小組討論後,決定採經下消化道內視鏡進行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也就是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王小姐的腸道,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並希望一石兩鳥,同時改善嚴重腸胃型急性反排斥反應。

所幸,王小姐初步治療後雖曾短暫出現腹脹現象,但一、二周後,腹瀉與腸道出血症狀明顯改善,在第二次的細菌種植後,胃腸道症狀完全緩解,且不僅困難梭狀桿菌的腸道感染成功治癒,急性反排斥也得到完全控制。

高志平強調,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致病的細菌,例如困難梭狀桿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王小姐更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國內醫界進一步研究運用。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誰能優先打到第三劑? 莊人祥揭全台「26.3萬人」有資格

AZ族該不該混打? 台大試驗曝光!隔8周「AZ+莫德納」效果佳、副作用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因慢性呼吸道發炎而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七位。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肺阻塞引發的慢性發炎主要是因為呼吸道長期受到髒空氣刺激所致,初期患者會咳、會喘,若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稱為肺阻塞,是國人十大死因的...

閱讀詳情 »

白內障很多時候是漸進、緩慢的進程,也許視力正在漸漸受到影響可是卻不自知,尤其是家中長輩,可能對白內障的不了解,或是對自身的改變察覺較慢,即使視力正一點一點變模糊,也不知道自己可能已經患有白內障。而有哪些徵兆可以讓我們察覺長輩可能有白內障呢?日光眼科院長林雅雯醫師表示長輩生活上許多改變,都可能是受到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中秋節快要到了!除了一成不變的月餅、糕點禮盒之外,還有哪些實用又有新意的選擇呢?近年來國人保健意識高,對健身運動需求提升外,對吃進肚子裡的保健食品也有高度關注的趨勢,市場調查顯示,越來越多人會選擇高貴又滋補的人蔘做為中秋禮品。 人蔘自古以來就是滋補養生的食品代表,在...

閱讀詳情 »

隨著西餐、日韓料理日漸流行,大啖異國美食仍要注意食物新鮮度! 趙正平、五熊、黃靖倫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趙正平自曝:「有次到知名的排隊餐廳品嚐生蠔,結果就聞到微微發臭的生蠔,告知店家換了生蠔後結果居然上吐下瀉。」嚴重到半夜急診,醫生診斷是食物中毒。趙正平說:「我事後好心提醒店家改進,竟被店家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