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愛穿「厚毛襪」保暖? 這類人易害雙腳沒感覺埋截肢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颼颼,為了保暖,不少民眾在家會穿上厚厚的棉襪,但專家提醒,年長者必須要小心!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的年長者,如果因為保暖卻未每日檢視雙腳,容易因為「沒感覺」,忽略因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形成糖尿病足部潰瘍傷口。

根據國內統計數字,在台灣,4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人口的盛行率為12%,其中發生足部潰瘍的盛行率有2.9%。而足部潰瘍傷口會導致糖尿病病人的住院率增加、醫療成本提高以及病人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導致截肢的關鍵。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黃文佩表示,糖尿病引起的周邊神經損傷起因於代謝異常,它影響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包含末梢的感覺。老人家容易因為感覺不敏銳,即使足部有紅腫或破損也無法及時察覺,易形成足部潰瘍,尤其穿上棉襪更不易發現傷口。

75歲的莊先生就是一例,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多項慢性疾病,由於糖尿病的緣故,使得他的足部感覺神經較不敏銳,時常因為摩擦與碰撞而產生傷口。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強調,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得透過定期檢視與評估,清潔與保養,才能預防足部產生傷口,且讓足部保持在最佳狀態。一般居家足部照護最好每日一次觀察足部外觀是否有紅腫熱痛與不正常硬塊。

且由於老人家行動力與視力不是那麼靈敏,指甲指縫的清潔無法乾淨到位而易藏汙納垢,修剪指甲時常因看不清楚易剪到破皮流血,專家提醒,修剪指甲建議使用指甲剪,勿用剪刀來剪指甲,以避免周邊皮膚破損。

保養方面,莊玟玲建議,居家可準備中性清潔沐浴用品、柔軟的毛巾、浮石、滋潤乳液或乳霜,清潔前可先以37至41度的溫水泡腳約5分鐘,再以沐浴精清潔足部與指縫,粗糙的角質以浮石輕輕磨掉,再以乳液或乳霜擦拭維持足部的滋潤,預防足底乾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要「盧小小」!台灣人最恨勸酒行為第1名出爐 逼玩遊戲划酒拳

手邊有這款藥要注意! 日本小林製藥維他命B群出包波及90萬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亞東醫院也爆院內感染!亞東醫院今(17)日聲明指出,該院於5月10日由急診收治一名新北市居民,住院後開始發燒,詢問家屬才知道病人曾出入萬華茶藝館,篩檢確診,擴大採檢同病房病患與接觸照顧者,目前累積已有7人確診陽性個案。 雙北市目前包括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三軍總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腰痛不適,想靠民俗療法緩和,卻「針」出罕見的腰肌膿瘍!一名65歲婦人因為椎間盤滑脫,長期有腰痛困擾,但她卻沒有循正規醫療,而是嘗試各種民俗療法,日前下背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痛,幾近暈厥,家人緊急送醫,急診檢查發現白血球含量飆高2倍,最終診斷為腰肌膿瘍,且膿瘍侵犯脊椎,嚴重...

閱讀詳情 »

時疫從未自歷史消失! 陳博聖表示,在去年covid-19就曾寫過有關中醫該如何應對covid-19的文章。陳醫師強調,自古以來,時疫就存在,至今數千年,也未曾消失,面對這個將來可能與人類共存且沒有特效藥的病毒,唯有加強免疫力提升才是個人的自處之道。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今日新增2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06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本土部分,有90男116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今年4月6日至5月15日,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北市89例(萬華58例)、新北市97例(板橋32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