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美引發暴食症 抗憂鬱藥治療須半年

愛美引發暴食症 抗憂鬱藥治療須半年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愛美的人常為了要維持身材,就減少食量,但反而吃更多東西;但您可能沒想到這種狀況發生,可能是得了暴食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陳大申醫師表示,患有暴食症的病人,是由於過度接受社會看法、低自尊,惡性循環下,進而產生憂鬱症,並出現暴食症。

陳大申表示,所謂暴食症是指所攝取食物量中,1週超過2次、並連續3個月以上超過身體能接受的限度,譬如一個女生在半小時內吃掉五個便當;而暴食症是因為腦部血清素調節不平衡,或是外在壓力導致口腔慾望強烈,屬於飲食疾患,且暴食症又可分為清除型暴食症與非清除型暴食症。另外,暴食症患者不僅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可能還會胃穿孔進而導致胃出血。

清除型暴食症的症狀包含催吐、吃瀉藥、浣腸、吃利尿劑消水腫等症狀;非清除型暴食症的症狀是過度運動或是節食。陳大申醫師說,前者比起後者更難醫治,通常暴食症患者都有憂鬱症,和人格疾患一樣。清除型暴食症的患者不能控制自己去大吃,吃完又會刻意去催吐,但兩種類型患者都是想減輕罪惡感,讓社會接受自己。

在治療方面,陳大申指出,暴食症須要接受認知行為的治療以及吃抗憂鬱藥。清除型暴食症者較難醫治,治療時間較長,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患者若不長期配合治療,容易復發。陳醫師建議,若因為飲食而有罪惡感時,就應盡速就醫,避免產生暴食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9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年節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對一般人來說是美食饗宴,但對於沒有牙齒的老年人而言,即使戴上活動假牙,咬到稍硬的食物,還是會覺得牙齦不舒服;即便考慮全口重建,又得擔心短時間內無法完成植牙。專業牙科醫師林楚喬表示,目前All on 4能解決這些難題,想好好吃頓年夜飯,趕在農曆新年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 16 歲的女孩,最近兩年來發生無數次不明原因的臉部水腫,原本可愛亮麗的臉蛋每次水腫時,不僅眼睛腫到無法睜開,整個臉看起來就像滿月一樣圓,還被同學笑稱大餅。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與心理受到影響,多次至診所就醫卻找不出原因,最後由朋友轉介馬偕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徐世達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熱愛水上活動 不想時時戴蛙鏡醫師靠近視雷射矯正近視400度的眼科醫師洪國磯,因為熱愛水上活動,卻因近視不得不時時戴著有度數蛙鏡,受醫學訓練多年,了解近視雷射安全性的他,後來決定接受雷射治療,從此擺脫框架眼鏡的枷鎖。洪醫師表示,對於雷射矯正後的效果相當滿意,術後多年來不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師,我的心肌梗塞預防藥物要吃多久?」急性心肌梗塞後,無論有無置放支架,非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都應服用雙重抗血小板療法(雙抗)至少1年。成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政翰副教授指出,雙抗能預防心血管事件再發,若是反覆心肌梗塞、糖尿病等患者,更可能需服用至第3年,呼籲患者應規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