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感冒後鼻塞、頭痛欲裂? 當心「鼻腔」還有更大麻煩等著你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冒後鼻塞、頭痛難耐,當心有其他問題!一名67歲老翁,便連續幾周以來頭痛、鼻塞,還有黃鼻涕,一開始只以為是小感冒,不以為意,直到頭痛欲裂、難以入眠,跑遍家附近的診所都不見改善,才轉診至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鼻息肉幾乎阻塞了整個鼻腔,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靠手術擺脫困擾。

收治病人的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表示,當下鼻竇內視鏡檢查一看,老翁的雙側鼻息肉及黃鼻涕幾乎阻塞了整個鼻腔,最後以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須翻嘴皮或臉部傷口,住院2天,就將頭痛、鼻塞一次解決。

根據統計,台灣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多半是感冒之後,細菌二次感染所造成;而慢性鼻竇炎則為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全之急性鼻竇炎演變而來,成因包括鼻過敏、鼻息肉、空氣污染、吸菸或二手菸、免疫機能不全、解剖構造異常等。

杜嘉煒提醒,尤其在秋冬季節,日夜溫差較大,感冒病人較多,更要及早的治療,以防併發症的發生。而鼻竇炎的病人常會有鼻塞、黃鼻涕、嗅覺減退、頭痛、咳嗽等症狀,長期不治療更會影響身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及睡眠不足。

更嚴重者,一旦病症持續惡化,杜嘉煒警告,甚至有可能會一路擴散到眼睛及腦部,導致眼睛腫脹、腦膜炎等,造成失明或意識不清,最嚴重恐致死。一般治療方式為鼻竇內視鏡手術,可以治癒8到9成病人,將病變組織的鼻息肉、肥大骨頭移除,打開阻塞的鼻竇開口,恢復鼻竇纖毛功能。

杜嘉煒說,若是復發性鼻竇炎、鼻息肉或鼻腫瘤病人,也可結合3D立體定位導航和內視鏡微創手術,精準定位病灶,減少併發症,短暫住院觀察後即可出院,且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需要額外自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是「乾乾的」才叫乾眼症! 眼睛變紅、畏光也是乾眼症警訊

花果、焦糖味淪「成癮」幫凶 台灣10個哈菸青少年有4個用加味菸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知名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引發社會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強調,淋巴癌是少數可能根治的癌症,因此除了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外,患者應多吃富含植化素的各色蔬果,並補充維生素E如亞麻仁油、全穀類等,以抵擋自由基對身體的影響。逾5成患者晚期才確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醫...

閱讀詳情 »

全球罹癌人數不斷增加,根據國際機構的預測指出,未來二十年,每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數,將會比現今多出百分之五十以上,隨著時間的演進,全球正醞釀一波新的癌症海嘯,反觀國內,若依照全球癌症新增人數的推測,很可能在二十年後,台灣每年就要增加十五萬人以上的罹癌人數,數字之大,令人驚訝。   然而,對於...

閱讀詳情 »

全台灣每天有超過150 萬人天天在頭痛,每月至少發生一次頭痛的人,高達六成的比例!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揮別頭痛? 頭痛的定義很簡單,只要是頸部以上—「頭」的疼痛就是頭痛;世界頭痛學會於1988年訂定第一版的診斷標準,2004年第二版則更名為「國際頭痛疾患診斷」,2013年第三版更將頭痛分為...

閱讀詳情 »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相信每個人都曾被它困擾。我搜過百度,口腔潰瘍的成因很複雜,至今沒有準確的定論。 有些人是因為內在疾病引起,有的人是周期性反復發作。大部人都是偶發的,可能是缺乏B類維生素。 我家裡只有我媽口瘡長的次數較多,時間久,潰瘍面較大。 我和爸爸都很少長,但是偶爾長一次也是很難受的。 口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