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慈大李政偉研發新藥 成功抑制口腔癌生長

慈大李政偉研發新藥 成功抑制口腔癌生長

李政偉(右4)教授及研究團隊。(圖/翻攝自TC慈善新聞網)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口腔癌排名男性10大癌症第4,台灣口腔癌患者每10萬人就有31.5人,罹病密度更是世界第1,10個口腔癌的患者有9個都有吃檳榔習慣,如何治癌口腔癌也成了台灣醫界重要挑戰;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李政偉教授,近來成功從土壤真菌「里西裸囊菌」中,找到只要用低劑量就可以抑制口腔癌生長的新藥。為口腔癌治療開啟一扇大門。

 

根據TC慈善新聞網報導,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李政偉教授與花蓮慈濟醫院、新加坡大學以及宜蘭大學所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從來自土壤真菌「里西裸囊菌」(Gymnoascus reessii)的聚乙烯吡咯系列衍化物中,找到一個可以在低劑量下抑制口腔癌生長及發展的化合物,為口腔癌的治療投下曙光。

 

這項研發工作,先是從宜蘭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花國鋒教授與新加坡大學化學系的藍友琳教授所發起,李政偉教授以及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陳培榕、周昱甫兩位醫師的加入,將聚乙烯吡咯衍化物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為了要更確定聚乙烯吡咯衍化物對口腔癌抑制的效用,李教授與他的碩士班研究生劉家成發展了「人源化腫瘤異種移植動物模式」(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將病人的口腔癌腫瘤以外科手術的方式移植到免疫缺失的小鼠身上,繼代培養到第三至第五代後,再進行藥物的測試。

 

使用PDX系統的好處是,在異種移植動物試驗上,由於腫瘤組織直接來自人體,腫瘤反應更貼近於臨床表現,遠優於傳統使用的體外培養癌細胞株。但這個實驗需要直接將人的口腔癌直接移植到小鼠身上,難度相當高。

 

測試的結果發現,只需要極低的劑量(1 mg/kg,每公斤體重一毫克),即可造成腫瘤明顯縮小。以癌細胞株測試的結果也發現,只需要200奈莫耳(nM)劑量便可成功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移動能力等。以基因敲弱(gene knock-down)及微陣列(microarray)分析方式,則顯示此衍生物可能的作用標的包括了Par-4與IL-17RA。

 

由於這個研究成果是全新的發現,目前「聚烯基吡咯衍生物作為製備口腔癌藥物之用途」(Use of a polyenylpyrrole derivative in preparation of anti-oral cancer drugs)已獲得美國發明專利US10,500,188(台灣專利申請中),朝新藥物開發邁進了一大步,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從李教授的研究團隊聽到更多的好消息,讓台灣眾多的口腔癌患者們在治療的藥物上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秋冬專案」3月決定持續施行下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下午正式宣布,原本實施到二月底的「秋冬專案」在3月1日後仍將持續,三大措施照常不變;但陳時中同時也宣布放寬高鐵飲食禁令,開放高鐵上可恢復飲食。 陳時中強調,目前國際疫情仍緊張,因此「秋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採購德國BNT疫苗(與美國輝瑞共同研發)500萬劑過程,屢遭外界爆料質疑有黑幕,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今(22)日又在媒體爆料,稱陳時中公然說謊,只是為了保護居中牽線的信東生技與吳姓立委,對此,陳時中下午回應,只說商業有個別的利益,「沒有說保護誰、不保護誰的問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可樂、汽水到氣泡水,那種叫人一喝上癮、又刺又辣的獨特口感,全來自於「打氣」的效果,食藥署今(22)日就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正式將二氧化碳移列以食品添加物管理,於明年7月1日實施,屆時氣體製造商也將列為食品業者管理,必須查驗登記,方便追查流向,...

閱讀詳情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25至65歲受禿頭困擾者約占360萬人,可見禿髮問題是許多人的困擾。MyHair生髮植鬍診所說道想做植髮手術的髮友,大多都會先搜尋植髮學長姐的經驗,例如: 「植髮前要準備什麼」、「植髮手術怎麼做」、「植髮後如何保養」等疑問;對此許多人會搜尋PTT鄉民們分享的植髮經驗和心得。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