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慢性中耳炎別輕忽!年逾65歲後 3成人因它聽力退化好困擾

▲民眾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及早就醫。(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慢性中耳炎別輕忽!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提醒,根據研究指出,有別於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為基因遺傳、突發性聽神經受損或中耳問題肇禍,65歲以後,約有3成患者都是因為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埋下病根。

根據研究指出,年逾65歲,約有3分之1的人聽力漸差,過了70歲以上,更有約4成人口聽力出現問題;85歲以上則超過5成患有聽力障礙,是銀髮族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黃韻誠說,病患求診時,必須先檢查耳膜的完整性,再透過純音聽力檢查評估聽神經退化及受損程度,最後輔以電腦斷層確診病變位置,依受損部位區分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神經性聽力障礙」或「混合性聽力障礙」,其中神經性聽力障礙,是因內耳感覺細胞或神經纖維退化,使聽神經難以將聲音從內耳傳到大腦,大部分無法藉由手術獲得醫治。

至於傳導性聽力障礙多因鼓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斷裂、珍珠瘤等中耳的病變,可藉由手術和藥物治療改善症狀;混合性聽力障礙則是同時存在神經性與傳導性聽力障礙。

黃韻誠說,一旦鼓膜及聽小骨因外力、基因或疾病導致破損時,即須透過手術治療,相較傳統耳後切開手術,目前的微創手術已能做到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傷口小、疼痛少和復原快的效果,但仍要特別呼籲民眾做好聽力保健,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分貝環境,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甩WHO新命名COVID-19? 台灣官方建議仍簡稱「武漢肺炎」

抗武漢肺炎「吃」出抵抗力不難! 國健署提供4撇步要你照做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好不容易盼來新到貨的41萬劑AZ疫苗,卻在此時,又傳出國內有接種後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8件疑似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事件,其中有1名60多歲、具高血壓病史男性更在接種41天後,腦幹出血,緊急住進加護病房,但指揮中心初判與...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升溫,除了雙北之外,許多縣市的本土確診案例也增加,對此,縣市首長表示要增設篩檢站,盡速防堵疫情。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廣設篩檢站的部分是針對熱區來設,也提醒篩檢對象是有疑似症狀,有去高風險地區的民眾。陳宗彥說明,會在熱區設置篩檢站,而熱區的定義是確診者比較多前往的地區,或是病例數在...

閱讀詳情 »

近期疫情嚴峻,昨(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宜蘭再新增3名確診。因為宜蘭也出現確診案例,部份觀光產業遭受波及,宜蘭部份飯店的入住狀況甚至降到0。對此,宜蘭縣稅務局、工旅處今(20)日均提出對業者補助的相關計畫。因為疫情持續升溫,宜蘭陸續進入二、三級警戒之後,觀光產業受到相當影響,其中旅宿業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