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B、C肝炎 成肝癌高危險群

慢性B C肝炎 成肝癌高危險群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肝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殺手,占男、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第一和第二位,在台灣南部地區,更持續30年高居死亡人數第一名。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牟联瑞指出,B、C肝炎是肝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若是合併肝硬化的病人,較一般人得到肝癌的機率,高出100倍。因此,定期篩檢成為早期發現的關鍵,健保署自民國99年起,已對慢性B、C型肝炎病人,進行定期追蹤。

牟联瑞指出,臨床上有位68歲的男性,不知道自己患有C型肝炎,未接受檢查和追蹤,等到症狀出現時,已屆肝癌末期,只能以動脈血管栓塞來暫時控制病情,無法徹底治癒癌症。目前感染慢性B、C型肝炎,成為肝癌的最高危險因子,但透過定期追蹤,可偵測出早期肝癌。不過目前B、C肝帶原者,有超過7成,未接受定期追蹤,以至於發現癌症時,已來到末期,存活時間大幅縮短。

據台南市立醫院的調查,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的病人中,3年內發現的肝癌患者共有392人,扣除非B、C肝炎和未在該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後,共有288名病人,再將其分為定期追蹤和非定期追蹤,分別有79和209位。288位患者中,B、C肝炎各占一半,男女比例為二比一,透過分析發現,有追蹤組的肝癌,有86%是早期;非定期追蹤組,僅有39%是早期,61%是中後期。存活率部分,有追蹤組病人,追蹤4年時,有70%仍存活;未定期追蹤組,僅有40%仍存活。

最後,於追蹤期間,有追蹤組有22人死亡,平均存活41.4個月;未追蹤組則有107人死亡,平均存活26.7個月。無論是在腫瘤發生期別和存活率,有追蹤組皆優於未追蹤組。牟联瑞呼籲,有B、C肝者應定期接受專科醫師的抽血及超音波追蹤,若符合治療條件,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不僅可改善肝功能,更能減少肝癌發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37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罹患胃癌得好發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40至50歲後的年齡層為高危險族群,更應特別注意平時的飲食習慣;彰化基督教醫院病理部醫師陳可瑾表示,預防勝於治療,做好預防胃癌保健,就能有效降低罹患疾病的機率。預防胃癌保健,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應減少食用像醃製類、燒烤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彰化1名36歲美髮師,因月經長達半年未來報到因而就診,醫師檢查發現,患者竟已出現停經現象;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任蔡鴻德指出,主要是因患者的濾泡刺激素達72,以一般正常值低於10而言,通常超過35則為停經現象。但為何才36歲就出現停經呢?蔡鴻德進一步說明,根據國外研究曾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年假結束,學校也開學了,腸病毒即將進入流行期;為避免嬰幼兒感染腸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新竹市衛生局呼籲加強校園宣導落實勤洗手,家中有嬰幼兒(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家長,也須注意自身及其他較大孩童的衛生,尤其自外面回家時,在摟抱、親吻或餵食幼兒前,務必更衣洗手,如非必要,也請儘量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是否曾在減肥期間,好不容易讓體重降下來,可一不小心,體重又上升了呢?其實,這就是俗稱的溜溜球效應;彰化基督教醫院體重控制中心營養師陳紋慧指出,許多民眾減肥期間,常常處於瘦了又復胖的現象,主要是因減肥觀念以及方法錯誤所導致。通常在減肥期間,減去部分多為肌肉,但往往增加的卻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