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症病患盼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李伯璋:將研議可行性

憂鬱症病患盼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李伯璋:將研議可行性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身體生病,就醫可獲健保,但心理生病,除了藥物之外,如想接受心理諮商,則需自費,且費用昂貴。國民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在「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協作會議上表示,希望善用健保資源,讓所有民眾獲得最好的照顧。


吳小姐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提案「將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獲5,882人附議支持。吳小姐及3位附議人出席協作會議,現身說法,提及心理疾患治療納入健保的必要性。


吳小姐分享自身經歷,媽媽只要情緒不穩就會亂買東西,至身心科就醫服藥後情緒較為平穩,但囤積症狀依舊,醫師建議接受心理諮商,但費用昂貴,難以負擔。


附議人劉先生說,「心理疾患是貴族病嗎?」,他罹患憂鬱症十幾年,持續接受心裡諮商,前後看過近20個心理師,但健保並未給付這部分,諮商費用成了沉重經濟負擔。


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預估,諮商和臨床心理師人數超過5,000人,可因應全國人口所需的服務,但現行健保制度排除諮商心理師,因此,僅有一千多名臨床心理師投入健保醫療,通常得等到住院時,才能獲得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


再者,諮商心理師非屬健保給付範圍,以致於許多醫療院所不願聘請諮商心理師,導致心理治療人力缺乏,間接產生病人排隊等待接受治療的情形。


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很多身心症患者無力承擔心理治療費用,如果諮商心理師也能成為健保精神醫療團隊的一份子,幫助更多精神疾病患者。


李伯璋表示,自己大學時期擔任過救國團的張老師專線志工,接聽過不少求助電話,深切認同心理治療的必要性和專業價值。針對這次會議重點,健保署將研議心裡諮商納入健保的可行性。


目前心理治療已屬健保給付範圍,其中包含臨床心理師業務範圍,尚未包含諮商心理師執行的部分,考量諮商心理師亦屬醫療照護團隊成員之一,有關心理諮商部分是否屬健保給付範圍,仍有討論空間。


李伯璋指出,現行關給付點數確實偏低,而精神科使用的健保資源也以用藥為主。希望持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善加分配有限健保資源,讓專業人員獲得應有的報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游泳後鼻子好癢! 10歲孩童鼻內竟有1條3公分黑水蛭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01月號)白天是竹科工程師、晚上則是新手奶爸的黃先生,在新生兒誕生後,半夜需要起床泡奶,生活作息大亂,睡眠不足下導致淚溝凹陷、法令紋也加深,經過胡醫師評估,建議施打符合亞洲人膚質的韓系美顏玻尿酸,改善淚溝、法令紋凹陷,並加強修飾鼻部及下巴線條,讓老婆驚呼:「變身韓國型男」! “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及腦積水,是老年人常見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罹患此三種疾病的比率越高;臨床上,一名高齡91歲宋老先生,近年來走路越來越緩慢且不時跌倒,連記憶力也衰退,甚至有小便失禁等症狀,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水腦症,經腰腹腔引流手術,將腦室積水引流至腹腔,術後恢復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過了元旦,即將迎接農曆春節,前陣子社會新聞提到的「W  Hotel」毒趴事件,遭警方查到疑似死者及參加派對者有大量使用毒品咖啡包,再度引起大眾對毒品濫用的重視。 分辨不清而誤食成癮 根據法務部統計K他命及新興毒品之施用人口急速增加且年輕化之趨勢,查獲年齡最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8歲女性從事麵包坊工作,小時候就有易分心坐不住問題,這幾年因注意力、記憶力不佳,影響工作表現,到處尋求解決方法,甚至花大錢到機構治療卻沒有效果。後來至專業正統評估,確診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過一年規律服藥與行為治療,症狀改善,並順利考取證照,完成多年心願。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