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症病患盼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李伯璋:將研議可行性

憂鬱症病患盼心理諮商納入健保 李伯璋:將研議可行性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身體生病,就醫可獲健保,但心理生病,除了藥物之外,如想接受心理諮商,則需自費,且費用昂貴。國民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在「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協作會議上表示,希望善用健保資源,讓所有民眾獲得最好的照顧。


吳小姐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提案「將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納入健保」,獲5,882人附議支持。吳小姐及3位附議人出席協作會議,現身說法,提及心理疾患治療納入健保的必要性。


吳小姐分享自身經歷,媽媽只要情緒不穩就會亂買東西,至身心科就醫服藥後情緒較為平穩,但囤積症狀依舊,醫師建議接受心理諮商,但費用昂貴,難以負擔。


附議人劉先生說,「心理疾患是貴族病嗎?」,他罹患憂鬱症十幾年,持續接受心裡諮商,前後看過近20個心理師,但健保並未給付這部分,諮商費用成了沉重經濟負擔。


台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預估,諮商和臨床心理師人數超過5,000人,可因應全國人口所需的服務,但現行健保制度排除諮商心理師,因此,僅有一千多名臨床心理師投入健保醫療,通常得等到住院時,才能獲得健保給付的心理治療。


再者,諮商心理師非屬健保給付範圍,以致於許多醫療院所不願聘請諮商心理師,導致心理治療人力缺乏,間接產生病人排隊等待接受治療的情形。


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很多身心症患者無力承擔心理治療費用,如果諮商心理師也能成為健保精神醫療團隊的一份子,幫助更多精神疾病患者。


李伯璋表示,自己大學時期擔任過救國團的張老師專線志工,接聽過不少求助電話,深切認同心理治療的必要性和專業價值。針對這次會議重點,健保署將研議心裡諮商納入健保的可行性。


目前心理治療已屬健保給付範圍,其中包含臨床心理師業務範圍,尚未包含諮商心理師執行的部分,考量諮商心理師亦屬醫療照護團隊成員之一,有關心理諮商部分是否屬健保給付範圍,仍有討論空間。


李伯璋指出,現行關給付點數確實偏低,而精神科使用的健保資源也以用藥為主。希望持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善加分配有限健保資源,讓專業人員獲得應有的報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游泳後鼻子好癢! 10歲孩童鼻內竟有1條3公分黑水蛭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現醫療技術進步,牙齒根管治療、深度齲齒所造成的牙髓疾病治療也能使用顯微根尖手術,透過高倍率顯微鏡搭配超音波器械,將手術範圍縮至最小,減少術後疼痛,提高成功率,盡可能留下原來的牙齒。 本預計年底穿上婚紗,當個幸福新娘的王小姐,卻因為1顆黑門牙而傷透腦筋,拍攝婚紗時只能閉嘴微笑,如果沒能及時治療,還可能...

閱讀詳情 »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髖關節病變所導致的疼痛、影響日常生活的情形日益增加。當藥物治療、改變生活作息及使用輔助裝置仍無法改善時,醫生根據病情常考慮用手術方法去除損壞的關節,並使用人工髖關節取代,大多數病患的疼痛因此可以減輕或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得到改善,恢復日常生活品質。 髖關節是人體站立...

閱讀詳情 »

有1項新的研究認為,中年的時候罹患高血壓,可能會導致以後失智症機率較高。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研究顯示,年齡介於54至63歲之間,血壓高於140/90 Hg,又在老年降至90/60 Hg以下,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 研究人員觀察近4,800名患者,他們在24年內會隨訪6次,評估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