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懷孕三階段超音波解析|媽媽寶寶

懷孕期間,孕媽咪最期待產檢時可以透過超音波來看看胎兒的情況,但超音波在孕期各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及超音波照片的密碼代表意義為何,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芊彣為你說明。

懷孕三階段超音波解析|媽媽寶寶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陳芊彣 妝髮/何羽霏Tina 攝影/蘇俊億 演出/陳芊彣醫師‧彭曉薇‧潘琨洋 場地提供/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產檢超音波種類

懷孕三階段的超音波,懷孕12週以前是確認胎兒位置,20週左右是檢查胎兒結構,24週以上則是檢查胎兒大小及胎位,但坊間醫師不見得每次都會用超音波檢查寶寶的生長發育,且對於超音波的內容規範,僅要求基本頭圍、腹圍、腳長等生長測量,以至於曾有新聞報導媽咪於胎兒出生後,發現沒手或沒腳;所以若已經在20週健保給付的超音波檢查中,仔細確認胎兒的四肢及各個器官,接下來就不需要每次產檢都進行超音波檢查了。

陳芊彣醫師表示,超音波是人類耳朵聽不到的聲波,音波從扇形探頭射出,碰到觀察物回彈,再由探頭偵測訊號,經處理後以二維影像呈現,用來觀察胚胎個數、胎兒心跳、著床位置、發育情況、校正預產期、觀察孕婦子宮與卵巢是否正常,並且排除子宮外孕、萎縮卵、葡萄胎等不正常妊娠可能性;透過電腦運算,將2D超音波擷取的二維畫面加以堆疊成立體影像,就是3D超音波,所以必須有良好的2D超音波器材,才能夠照出好的3D超音波畫面;4D立體超音波相似於3D超音波,利用超音波顯像原理拍攝胎兒面容表情,差別在於4D是胎兒的動態畫面,但相較之下,2D超音波才是具有醫學診斷價值的檢查,建議想要照立體超音波來留做紀念的孕媽咪,可安排在懷孕28週左右進行。

懷孕三階段超音波解析|媽媽寶寶

解析超音波密碼

每一張超音波照片都是孕媽咪的珍藏寶貝,但超音波上總出現許多英文字母與數值,彷彿天文數字般,搞得孕媽咪頭昏腦脹,陳芊彣醫師將一一說明解析,帶大家解開每一個密碼。

AC(Abdominal Circumference)‧胎兒腹圍

測量胎兒腹部一圈,來推估發育情形及是否有異常。

AFI(Amniotic Fluid Index)‧羊水量/羊水指數

以孕婦肚臍為中心,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利用超音波將這四個區域的羊水深度測量出來,並且相加後就得到「羊水量/羊水指數」。

APTD(Ante-posterior Trunk Diameter)‧腹部前後徑

測量胎兒腹部前後的厚度,屬於懷孕中期以後,檢查胎兒發育及推算體重的重要數據。

BPD(Biparietal Diameter)‧頭骨橫徑

測量胎兒頭部兩邊直徑的數據,透過數據顯示能夠判斷胎兒的腦部在整體比例中,是否有過大或過小的情況,可查探出是否有水腦症或小頭症的可能性。

 

※原文刊載於2015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懷孕三階段超音波解析|媽媽寶寶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產學名藥 撐起健保一片天藥廠研發、生產的新藥,各國核准上市後,會有20年的專利期,稱為「原廠藥」;過了專利期,各藥廠都能生產同成分、同劑型、同療效的藥品,稱為「學名藥」。根據統計,台灣產學名藥佔健保70%用量,金額卻只佔23%,對健保財政貢獻重大。台灣製藥已經達到國...

閱讀詳情 »

「如果說醫療人員是『聞聲救苦』,那麼在接觸了解澎湖的醫療環境後,就更激起了我『聞聲救更遠、聞聲救更苦』的決心。」第29屆醫療奉獻獎於26日舉行頒獎典禮,獲得殊榮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不但以脊椎神經及臂神經重建醫術「杜氏刀法」享譽國際,更每月至澎湖義診,並將帶領義大醫療團隊深入蘭嶼,還預計幫助南迴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2歲的浩浩幾天前開始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家人發現他早上聲音變得沙啞,傍晚開始呼吸淺快且看起來很不舒服,加上吸氣時有怪聲,就醫檢查發現吸氣伴隨喘鳴聲(stridor),且咳嗽聲很深、低沉,如同小狗叫;X光檢查顯示聲門下氣道狹窄,診斷為病毒性哮吼。經過腎上腺素蒸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屏東報導】「醫生,我割檳榔這麼多年了,居然會割下1串還沒熟的檳榔!」這是屏東1位老農民看診時主述因視線不清割錯檳榔的情形。眼科醫師表示,若白內障的症狀已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重拾清晰視力,老年人也可避免因視線不清而引發跌倒受傷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