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我們眼睛表面的那些微生物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我們的腸道和皮膚是一系列微生物的家園,但你知道你的眼睛裡也生活著微生物嗎?這些微生物被稱為眼部微生物組,如果這些微生物失去平衡(某些類型的太多或太少時),我們就可能會出現眼部疾病。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細菌生活在眼睛表面可以刺激眼睛的保護性免疫,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微生物來創造治療乾眼綜合症和角膜瘢痕等一系列眼部疾病的新方法。

在過去十年中,微生物在眼部健康方面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科學家始終相信健康的眼睛缺乏一種有組織性的微生物。也有研究表明,眼睛上可能存在來自空氣,手或眼瞼邊緣的細,然而,許多人認為這些微生物會被持續不斷的流淚殺死或沖走。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得出結論,我們的眼睛確實含有「核心」微生物組,這種微生物組會隨著年齡,地理區域,種族,隱形眼鏡佩戴情況、眼部疾病情況發生變化。「核心」微生物組是指葡萄球菌,Diphtheroids,Propionibacteria和鏈球菌四個屬。除了這些細菌之外,與一些眼內疾病有關的扭矩腱病毒也被認為是核心微生物組的成員。

我們眼睛表面的那些微生物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醫生在開具處方抗生素時應該更深入地思考微生物組的風險和益處,因為抗生素會殺死對眼睛有益的細菌。

在另一項時限跨越十多年的研究中,美國超過340,000名患者被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發現,抗生素常被用作治療急性結膜炎(紅眼病)。 但病毒感染是導致紅眼病最可能的原因,並不能用抗生素治療。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由細菌引起的眼部疾病通常在7-10天內無需人為干預即可消退。我們應當知道,過量或不適當的抗生素使用會破壞眼部微生物組,導致眼睛感染,甚至是更嚴重的疾病。

將微生物開發成眼部疾病療法,這第一步是弄清楚細菌如何定植於眼睛。為此,研究人員通過獨特的小鼠實驗裝置和先進的遺傳分析,從微生物庫中識別出微生物定殖在眼睛表面所需的特定因子。之後,研究人員通過眼科醫生和驗光師,分析健康眼部和患病眼部的免疫特徵。總體來說,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各種研究探索,找到新的診斷工具,針對導致疾病的微生物使用特定藥物,而不是立即用普適性抗生素治療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更高的目標是對眼睛的定植細菌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將其作為眼睛表面的「長期工具」。已有研究證明,在腸道中,轉基因細菌可緩解結腸炎等疾病。「我們希望這種新的療法能夠分泌免疫調節因子,限制與乾眼症等疾病相關的症狀。乾眼症每年影響美國約400萬人,倘若成功,這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研究人員表示。

在眼部疾病治療的領域中,在醫生開始操縱眼部微生物組來對抗疾病之前,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不僅僅依靠眼藥水來治療疾病,還會有更多健康且暢銷的方式供我們選擇。

資料來源:Why So Many Bacteria Live on the Surface of Your Eye

相關推薦

今天上午行政院召開院會,有政院官員透露,防疫三級警戒規劃將再度延長兩週至7月26日,戶外風景區、公園擬開放使用。更多管制鬆綁的相關指引,將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下午14:00召開記者會進行說明。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接受專訪時語出驚人,自稱自己參與7月2日環南市場記者會,是遭到中央「設局」,到現場才發現已經擺好陣仗「請君入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日下午公開回應,強調指揮中心跟市府事前有達成共識,「我個人也跟市長、副市長都通過電話」、「中央跟地...

閱讀詳情 »

行政院政委唐鳳規劃武漢肺炎疫苗預約平台昨天起離島試辦,因不限戶籍居住地,全國都可登記意願,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宣布,除了疫苗預約平台,未來民眾可利用超商機台、藥局、健保APP預約接種,涵蓋率更廣也更有效,政務委員唐鳳也表示疫苗預約系統今已正式營運,前2天登記的民眾名額也皆保留。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延長、適度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日宣布延長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至7月26日止,並自7月13日起適度鬆綁部分措施,其中飲餐內用怎麼做?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不但「桌與桌」或「人與人」要保持1.5公尺以上的距離,一旦有員工或顧客確診,得暫停營業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