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我的小孩有弱視嗎?歪頭、瞇瞇眼⋯醫揭「評估3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我的小孩有弱視嗎?歪頭 瞇瞇眼⋯醫揭「評估3關鍵」

4歲彤彤有著一雙明亮大眼,但看電視時總是頭歪一邊,閱讀繪本也常瞇著眼,加上最近走路摔得到處瘀青,媽媽原以為是平衡感不好、運動神經差,直到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弱視,需進行矯正治療。


弱視常見症狀及評估方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師李昇達說明,弱視發生的原因,是病患在視覺發育期內,由於異常的視覺經驗,引起單眼或雙眼矯正視力下降,而又無器質性病變的一種眼科疾病。

李昇達舉例,若發現家中小朋友看東西必須湊很近,或者拿取物品時抓不準距離、下樓時常跌倒,甚至喜歡歪頭、瞇著眼看電視及閱讀書本等,一旦又出現異常的頭位看東西,此時就得警覺不僅僅是視力出現問題,甚至已經對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造成影響,像是肢體活動不協調,左右不分等。

此外,由於患有弱視時,雙眼的屈光度會出現差異,若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警惕:
1. 在陽光下弱視的那隻眼睛,容易會瞇成一條線,越來越怕光
2. 視力隨之下降,並出現眼神飄移渙散、無法注視物體
3. 眼球沒有規律地來回轉動、顫動

不少家長不易察覺幼童弱視症狀,一般而言,6歲以上兒童可利用以下方法,評估是否有弱視問題:

  • 視力是否無法達到0.8以上
  • 兩眼最佳矯正視力,相差視力表有2行以上

弱視主要治療方法,把握12歲前效果最佳
不少家長擔心弱視問題會影響孩子一生,李昇達提醒,0~3歲是兒童弱視治療的關鍵期,3~8歲是治療的敏感期,若超過12歲以後再治療弱視,視力恢復的機會就越來越小,因此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家長務必要把握治療年齡黃金期。治療弱視的主要方法如下:
1. 消除弱視危險因素
例如:配戴眼鏡以矯正屈光不正、手術治療(適合白內障、玻璃體或角膜混濁、上眼瞼下垂)。
2. 藥物性或光學性壓抑療法
例如:遮蓋和壓抑優勢眼,以促使弱視眼積極反應,提高較差眼睛的視力,有助於改善斜視的狀況。如果非弱視眼是屬於遠視眼,也可以透過藥物性壓抑療法治療。

李昇達再次強調,0~6歲是孩子眼睛發育的重要時期,一旦錯過了發育治療的關鍵時期,導致日後出現斜視或視差,將會影響到雙眼立體感發育,不僅一輩子視力會有所影響,日常生活也會深受其擾,影響開車、繪畫或測量等工作,因此當發現孩童出現弱視相關症狀時,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才能及時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台灣疫情趨緩,國內疫苗覆蓋率已破34%,而ICU醫師陳志金昨在臉書分享智利對於三種疫苗完整接種完後14天以上的保護力數據,從報告中指出,在預防住院、重症、死亡上皆是AZ奪冠,而BNT則是排第二名,另外知名台大兒科醫師蒼藍鴿也表示,AZ是預防重症的王者,效果比BNT還要好。陳志金在臉書分享智利衛生部日...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延燒之時,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幾度背負起「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的重任,協助各地區清零。他昨晚在臉書發文,首度揭露疫情指揮中心80多天來,眾人每晚在指揮官陳時中辦公室挑燈夜戰。從他分享的照片可見,牆面上貼滿密密麻麻的防疫相關資料。王必勝並提及,昨陳時中指示夜間會議暫停兩天,要讓大家回去好好陪家人過...

閱讀詳情 »

全台持續施打COVID-19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一早在臉書發文宣布,政府採購的10萬劑莫德納疫苗,於今日凌晨自盧森堡起飛,預計下午3時許抵達桃園機場。蘇貞昌指出,在全球疫苗供貨不穩,周邊國家變種病毒疫情逐漸升溫下,台灣疫苗覆蓋率自5月16日不到1%,現在已超過910萬人施打疫苗,涵蓋率達到36.8...

閱讀詳情 »

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情。(圖/民視新聞)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3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