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戰勝肺癌! 醫病攜手降低死亡率

戰勝肺癌! 醫病攜手降低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三十年增長5.7倍,死亡率連續蟬聯十年之冠,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就有一名肺癌患者死亡,且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僅剩不到5%。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死亡率高」、「存活率低」;肺癌患者其實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五大學會 響應世界肺癌日
為了提醒民眾,多注意肺癌威脅。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病理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等五大學會共同響應UICC國際抗癌聯盟世界抗癌日主題,提出「戰勝肺癌 WE CAN. I CAN.」主軸,並於8/1世界肺癌日在台北101大樓點下希望之燈,提出五個「WE CAN.」宣誓,包括:「儘早發現」、「精準醫療」、「降低死亡」、「延長存活」、「醫病攜手」,一同戰勝肺癌!

肺癌高風險族群 應定期檢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病人就可能產生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存活率也會大幅降低,治療也更困難;因此呼籲有家族病史、抽菸或長期接觸空氣汙染、油煙、化學物質或是曾有肺結核等其它肺部慢性肺炎患者,應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針對癌細胞基因型 可量身打造適合療程
「在發現罹患肺癌之後,最重要的即是進行病理型別的判斷!」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醫師表示,肺癌包括「小細胞肺癌」、及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國內肺癌約九成患者。目前已經可以針對患者癌細胞不同基因型態,選擇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等適合療程。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目前肺癌治療有許多武器可選擇,若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為武器,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但突變病人和未突變病人比例相當,患者需要更多治療武器與肺癌抗戰。

監控癌細胞基因型演變 以調整治療策略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由於癌細胞基因也會隨療程、病程演進而產生變化,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有時還是得必須定期檢測癌細胞基因型,適時調整治療策略。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3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尼伯特颱風挾帶強風豪雨重創台東縣,新北市藥師公會發起風災募款活動;七月十五日中午勸募活動結束總共獲得壹百多位藥師及朋友們的熱心捐助,善款總金額超過四十二萬元,所得善款將分別捐助台東聖母醫院、台東家扶中心、台灣喀瑪國際慈善協會(台東風災專用)。 基於「人飢己飢 人溺己溺,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8歲女性,只要天氣開始濕熱,皮膚就會出現紅色丘疹,且紅疹還會持續擴散全身,甚至搔癢不止,嚴重影響睡眠,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濕疹,但過去曾接受多種療法,症狀依舊未改善,直到接受中醫調理,透過清熱祛濕等藥材,舒緩患者濕熱和宿便問題,數個月後,患者已逐漸改善症狀,且睡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輪狀病毒又稱為幼兒國民病,尤其5歲以下幼童罹患機率最高,初期會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兩三天後就會演變成拉肚子水瀉,且可能長達5天甚至3個星期;東元綜合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王昱程指出,輪狀病毒傳染力強,雖流行期為秋冬,但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相關病例,家長不得輕忽嚴重性。 預防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要保持骨骼健康,從年輕開始就要懂得保養,才能避免邁入老年後,因骨骼漸漸變薄,引發骨質疏鬆困擾;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柳宗文指出,除了透過運動幫助增加肌力外,如何從飲食獲取身體所需的營養,幫助增加骨骼強壯也是關鍵。 把握骨骼成長期 延緩日後骨鬆發生 通常骨骼成長期可持續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