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高跟鞋越高小腿肌肉越易痠痛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研究團隊發現,高跟鞋鞋跟越高,小腿前側與後側肌肉越容易同時收縮,造成肌肉疲勞,若放入鞋墊降低收縮情況,可讓走路更平順,並延長走路時肌肉開始痠痛的時間點。

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研究團隊利用半年時間,針對15名從未穿過高跟鞋的女性,

分別在1公分、5.1公分及7.6公分高的鞋內,放入客製化的全腳掌鞋墊,並以肌電圖觀察實驗對象肌肉收縮情況,發現鞋墊能降低小腿前後側肌肉同時收縮的情況,讓走路更平順。

研究團隊解釋,穿正常平底鞋走路時,小腿肌肉是一縮一放;穿高跟鞋因為走路較不平穩,

需要小腿前側與後側肌肉同時收縮去作控制。實驗發現,一般人穿上高跟鞋走路30分鐘就開始肌肉痠痛,若加上鞋墊,時間可增為半天,但仍須視鞋墊的材質與舒適度而定。

開業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組長蔡佩玲表示,鞋墊的目的是緩衝、避震、縮小走路時的反作用力,但無論使用全足、足掌或足跟鞋墊,雖然都有緩衝效果,但高跟鞋的設計本來就不符合人體。

除了造成腳部肌肉痠痛,長期穿高跟鞋對腳部的影響還有姆指外翻、足底筋膜炎等。研究團隊建議,如果因社交場合不得不穿高跟鞋,盡量避免選擇跟高為5公分(約2吋)以上的鞋子,上班女性可多準備一雙平底鞋隨時替換;此外,鞋墊雖有減壓效果,但避免腳部痠痛、受傷的最好方法仍是少穿高跟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68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霧峰現年65歲的胡先生身體一向硬朗,日前報名醫院舉辦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竟意外發現右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另住草屯的40歲李女士也因為參加活動,赫然檢查出中度脂肪肝及左肝性質不明腫瘤。這些發現都令他們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啊」,醫師提醒,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宜蘭報導】46歲的楊女士因例行健康檢查發現2公分的甲狀腺結節,雖為良性,但仍心生憂慮,想拿掉結節,但又不想透過外科手術在身體上留下疤痕,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家宸在與楊女士討論後,決定以「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為其處理,不僅不用動刀,還能使結節縮小,讓楊女士得以安心接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16歲的莫姓女同學,原本個性外向,最近因為情緒低落無法持續穩定上學,時常請假,所以父母親在學校輔導室建議下,陪同莫同學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兒童心智科門診接受評估。莫同學最後被診斷為重鬱症,持續接受專業治療中。 不自主哭泣、呆坐 憂鬱症者出現遠離人群現象 心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