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日無徵兆健檢赫見肝腫瘤! 定期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平日無徵兆健檢赫見肝腫瘤! 定期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霧峰現年65歲的胡先生身體一向硬朗,日前報名醫院舉辦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竟意外發現右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另住草屯的40歲李女士也因為參加活動,赫然檢查出中度脂肪肝及左肝性質不明腫瘤。這些發現都令他們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啊」,醫師提醒,肝癌是沈默殺手,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追蹤。


147位檢查就有132人異常 比例高達9成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示,院方日前與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發現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掃到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相當廣,從40歲至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


不少民眾透過超音波螢幕看到腫瘤影像時,心情頓時陷入沈重與錯愕,有人更表示「每天活動都很正常,感覺不到有異狀啊」,有人則說回家之後要立刻通知親朋好友務必抽空篩檢,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杜絕肝病三部曲 及早揪出病灶根除治療


陳家禹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通常是因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引起,一旦感染B、C肝後,有些人就會轉變為慢性肝炎,再轉變為肝硬化,最後罹患肝癌,「這就是肝病三部曲」。


此外,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例如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癌的機率,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也會提高致癌風險。


陳家禹指出,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許多小於5公分的肝癌,大多是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無意間發現。通常肝腫瘤長大1倍,需要4個月時間,欲知肝臟是否健康,必須靠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而降低肝癌死亡率的關鍵在於,必須趁腫瘤尚未長大、出現症狀前,就先揪出病灶,並根除治療。


陳家禹提醒,其實肝癌發現得早,都有機會完全治癒,且目前治療肝癌的方式相當進步,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建議有肝炎患者,每6個月要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肝硬化患者,每3至6個月做1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臟腫瘤,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增生療法幫助縮短恢復期
▸戴口罩悶熱讓鼻塞患者難呼吸 鼻整形功能矯正兼顧美觀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之火不斷延燒,蔓延全球,不僅造成股市大跌,衝擊各個產業,藥界更是首當其衝。儘管衛生福利部表示目前原料藥物還夠供應,但部分藥局已出現暫時性缺藥,藥師公會全聯會希望政府能幫助各個社區藥局解決問題。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隨著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全世界開始全面爆發,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政府繃緊神經,盡可能匡列出任何有感染風險的民眾採取隔離措施,期望能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擴散。但對於政府的疫情隔離措施,「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到底差在哪裡?居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度過最長的寒假,孩子們也都回到校園,但上課家長又擔心群聚感染,進而陷入因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又擔心群聚風險的兩難,究竟這波疫情對照顧者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平均憂心指數超過7 逾8成衍伸額外支出兒福聯盟公布防疫生活影響大調查結果發現,對於新冠肺炎,家長...

閱讀詳情 »

#免費領取 FaceBook 最新網路流行話題掌握 歡迎一起加入 分享至Facebook FACEBOOK粉絲留言版 歐洲疫情告急確診率高死亡率也高 考驗各國醫療能量 【武漢肺炎】運動可以提升免疫力 為何NBA球員會接連中標? 感謝守護健康 鄉親用拿手菜為醫護人員加油 肺炎期間宅在家3C使用量增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