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戴口罩引起過敏酒糟肌 如遇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

戴口罩引起過敏酒糟肌 如遇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防疫當前,許多醫護人員須長時間配戴口罩,卸下之後臉頰上留有痕跡,皮膚科醫師提醒,皮膚過敏或有酒糟性皮膚炎的民眾,應該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不讓口鼻等附近皮膚處於溼悶狀況,引發問題。

 

67歲廖太太罹患酒糟性皮膚炎多年,最近幾個月來擔心被感染,只要外出就一定戴口罩,且一戴就是5、6個小時,導致最近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等症狀嚴重,因擔心醫院感染風險較高而不想就醫,但最後因病情惡化,仍須尋求醫師協助,才前往就醫。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志斌表示,最近皮膚科門診增加許多因戴口罩引發皮膚問題的患者,其中又以酒糟性皮膚炎患者(俗稱酒糟肌)最為常見。

 

醫師說,酒糟性皮膚炎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症狀為血管擴張,臉頰紅斑持續不退、反覆熱潮紅等,另可能合併乾燥脫屑、膿皰、刺癢等多種病癥。

 

致病原因多種,個人先天體質,以及後天清潔習慣不佳、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蠕形滿蟲、紫外線刺激、酒精等,都可能讓症狀逐漸惡化,長時間戴口罩,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狀態,也可能讓症狀加劇。

 

陳志斌解釋,口罩多以不織布材質為主,使用時間過長,就會對臉部肌膚造成接觸性的刺激,加上因不透氣,汗水和熱氣停留在皮膚表層,以致水份和油脂分泌失衡,而口水、飛沫沾附於口罩內層,更易造成細菌滋生。

 

陳志斌建議,民眾外出時,務必依照指揮中心建議,戴上口罩,但可以視情況,暫時拿下口罩,讓局部保持通風透氣,最好是配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

 

另外,戴口罩時盡量不要上妝,避免皮膚出油、出汗,如想防曬,建議使用防曬係數SPF 30以內、PA系數較低的清爽型防曬,比較不油膩,以免皮膚悶熱,導致病情復發。

 

除了口罩之外,頻繁洗手、使用乾洗手液或酒精,也容易造成皮膚過敏、乾裂,提醒手部溼疹患者避免頻繁接觸水及酒精,洗手時,水溫切勿超過40度,洗後立即擦乾,並塗抹護手霜。

 

陳志斌提醒,如出現乾癢、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這就是溼疹症狀發作,務必前往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影】近視雷射恐引發乾眼症 與瞼板腺功能障礙有關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血脂對民眾而言,是較無感的生理數值,通常久久到醫院量一次,所以在降血脂藥的使用容易輕忽。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請到臺北市聯合醫院蘇柏名藥師為民眾說明。高血脂有三種 對症下藥更有感蘇柏名藥師指出,高血脂症可分三種,一種是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膽固醇升高;第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每個人不分性別、種族、階級都需要睡眠,然而全球卻有20億人口有睡眠障礙。睡覺打呼不只擾人清夢,還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睡覺時氧氣吸入不足,血氧量太低會造成白天精神不佳,睡不飽脾氣暴躁、專注力下降、反應變慢,長期還會造成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受到家族遺傳的緣故,43歲的蕭先生從小就是第1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患者,身體皮下、肌肉皆有大小不一的腫瘤,由於是良性疾病,生活、工作都不成問題。但日前他出現行動不便、雙手無力的情況,而且越趨嚴重,最後甚至大小便失禁、無法站立、仰賴輪椅導致工作被辭退。 蕭先生到處求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睡了一晚上還是沒睡飽,小心是你缺氧了!具有睡眠醫學會專科醫師證照的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醫師表示,門診常見打鼾患者自覺睡得很沉,但是鼾聲卻造成身旁家人的困擾,提醒打鼾除了危及健康外,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嚴重可能因呼吸道狹窄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發現身邊的伴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