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67歲張姓病患,雙手顫抖長達2年,手部在動作或靜止時都會不自主地顫動,甚至拿筷子都很困難,無法自己好好吃一頓飯,連右手寫字也常常無法辨識,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雖然吃藥但還是無法改善,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陳睿正主任,陳睿正主任診斷,病人靜止型(性)顫抖為巴金森氏症引起,以「神波刀」進行一次性的治療,改善患者的顫抖,恢復正常生活。

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左為張姓病患,右為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

陳睿正主任指出,「核磁共振導航超音波」又稱為「神波刀」,把1024個超音波探頭像安全帽一樣戴在頭上,然後像放大鏡將太陽光聚焦在一點上一樣,將探頭上的熱能聚焦在腦部深層丘腦腹中核,它主要掌管顫抖不正常的迴路,把神波刀具焦,再提高溫度做銷融,將丘腦腹中核不正常的迴路阻斷,病人的顫抖症可獲得控制,為非侵襲性的治療。

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左為張姓病患,右為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

過去巴金森患者使用藥物,常見產生如食慾減低或便秘,出現爆瘦或嚴重的頭暈,低血壓等副作用,甚至病人使用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顫抖,神波刀的治療提供患者另一個選擇。

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影像

陳睿正主任表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好發在50-60歲;只要是腦內黑質細胞退化,「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製造減少,引起運動功能異常。患者出現顫抖,行動遲緩,喪失平衡,失智等症狀。建議可透過核子攝影,輔助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提早協助找出疾病。

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

陳睿正主任表示,美國在2018年核准了巴金森氏症的適應症,台灣則在2022年甫通過巴金森治療,團隊輔以新穎的「擴散張量影像」分析,精細的比對治療的位置後,安全治療病人。

相關推薦

▲圖說:左起依序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李財坤副執行長、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黃秀芬執行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工程學院莊曜宇院長、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今(27)日辦理「精準防疫─推...

閱讀詳情 »

章秉純常常接到個性容易焦慮的病患求診,有些人需要服用助眠劑才能入睡,有些人則擔心藥越吃越重,怕吃一輩子、擔心副作用。對藥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章秉純跟大家分享處理焦慮情緒的妙招,嘗試讓民眾降低焦慮感,能幸福入睡、一夜好眠。也很多民眾練習一陣子就不再需要吃藥了喔! 【延伸閱讀】 QA/流感疫苗開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後,出現血栓的罕見副作用讓不少人開始重視血栓問題,日前桃園有母女三人在輪到可打疫苗前,想到家中長輩有血栓病史,警覺可能有相關風險,因此先進讓基因檢測,結果報告結果顯示三人中即有二人為血栓高風險,一人為中風險,醫師因此建議改打非腺病毒載體疫苗,降低誘發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醫生,我有牙周病,可以植牙後再治療嗎?」、「醫生,牙周病可以植牙嗎?」不想因為缺牙不敢開口說話、開口笑,這是許多嚴重牙周病患心中的吶喊。其實,牙周病患只要徹底治療,根除所有致病菌,順利跟牙周病分手後,牙周病植牙也能成功,揮別缺牙窘境。 當代牙醫數位植牙中心醫師黃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