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一名50多歲的許姓家庭主婦,終日飽受全身關節疼痛之苦,經轉診至醫院後,才被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收治這名許姓家庭主婦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黃文男醫師表示,許姓婦人的手指拉長時,與正常人相同,一但鬆開,手指會縮回到僅剩一節,宛如伸縮望遠鏡般,但實際上手指已喪失可抓、握的功能性,就連日常打掃、轉開瓶蓋,對她都是高難度動作,嚴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

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黃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姓婦人可伸縮的變形手指是因乾癬性關節炎所造成的,因關節被嚴重破壞,導致手指功能受損,發病時雖不一定全身關節同時受影響,然而一旦關節被破壞,就是無法回復的傷害!因此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因為從診間病人回診後的自述結果中可知,即便是像許姓婦人這般嚴重度,只要接受適當治療後,便可感受到日常生活品質及自理能力的改善。

乾癬性關節炎病徵多樣性 嚴重度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是同時影響皮膚與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黃文男醫師說,實際上乾癬性關節炎還可細分成多種類型,且差異性非常大。乾癬性關節炎最嚴重的類型即屬破壞性(毀壞型)關節炎,約佔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百分之五左右,多以手腳關節為主,再延伸至所有關節,嚴重的關節變形會讓患者的手指關節侵蝕損傷,或產生類似伸縮望遠鏡的變形狀況,若不介入治療,病程最快僅二到三年,就會讓患者喪失自理能力,上述的許姓主婦便是這種類型。

近三成乾癬患者同時患有乾癬性關節炎卻不自知  肌腱附著點發炎是發病警訊

黃文男醫師表示,從臨床研究的統計數字來看,近三成的乾癬病患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比例高但常被多數乾癬患者忽略,實際上乾癬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嚴重度,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然患者往往不知道關節疼痛是警訊,已暗示乾癬漸進成乾癬性關節炎。

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黃文男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治療目標:延緩關節損傷。

隨著醫界對該疾病的認識增加,在診斷乾癬性關節炎上,醫界已發現可用「肌腱附著點炎」來做鑑別診斷,以區別易混淆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謂肌腱附著點炎是指韌帶附著在骨頭的地方發炎,常見肌腱附著點位置包括腳後跟及足底筋膜疼痛。若有肌腱附著點炎,就比較偏向乾癬性關節炎的類型,因此可作為乾癬患者自我評估項目,如早上起床落地的剎那非常疼痛,就應考慮進一步至免疫風濕科就醫。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目標:延緩關節損傷

在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策略上,黃文男表示,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度,再依循治療準則給藥,包括消炎止痛藥、少量的類固醇、免疫調節藥,或是使用近年發展的生物製劑。而生物製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臨床上較常使用的有腫瘤壞死因子、介白質12/23、以及介白質17等。研究顯示,這種介白質17的生物製劑可同時治療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不但可以改善皮膚病灶,也可延緩關節損傷。

黃醫師說,從這幾年的臨床研究來看,自從生物製劑加入治療的行列,便可以期待患者達到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終極目標「延緩關節被破壞」,不再因過去治療方式有限而被束縛於過往僅讓患者「不腫、不痛」的標準。

最後黃文男醫師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應積極治療,千萬不要等到關節惡化才開始治療,一旦關節被破壞後,便是不可逆的傷害!另外,也提醒乾癬患者平時應評估是否有肌腱附著點發炎,或是指甲病變的問題,若有以上狀況便須警覺可能是乾癬性關節炎,主動告知醫師,想要有精彩生活,這些自我評估點皆與乾癬患者息息相關。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689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目前醫學仍無法徹底根治乾癬,不過,治療乾癬的方式推陳出新,患者積極且正確接受治療,已能延長復發時間,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皮膚科醫師指出,除了傳統的藥物控制外,透過煤焦油泡澡及光照療法,能讓患部止癢、消炎,以及抑制細菌的效果加倍。萬芳醫院皮膚科暨雷射美容中心兼任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疝氣多發生在小孩、老人身上,小孩主要是因先天性缺陷,老人則多因後天從事粗重勞動工作有關,腹部壓力增加所造成;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王致丞指出,尤其罹患疝氣機率又以男性多於女性,通常很容易自我察覺,當躺下時就會感覺到腹部或腹股溝的疝氣隆起,活動時症狀更為明顯。包括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近日來台灣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包含日月光高雄廠、花蓮中華紙漿等,都因疑似違法排放工業廢水遭舉報,而這些汙染物最終都將流入大海,並藉由食物鏈回到人體內。為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及「我徒步!邀大家一起守護海洋」行動者黃俊男公布今年評選完的台灣最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眼睛下方處如有像蠶寶寶橫躺一般的帶狀隆起,是許多相當羨慕的「臥蠶」,不但會讓眼睛看起來更深邃迷人,且有放大眼睛的效果;在東方傳統的面相學中,更代表異性緣佳、旺夫,還是美女的象徵。台北榮總研究發現,最佳臥蠶眼睛比例為0.39和0.41間,太大的臥蠶反而容易顯得老態。北榮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