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一名50多歲的許姓家庭主婦,終日飽受全身關節疼痛之苦,經轉診至醫院後,才被確診是乾癬性關節炎。收治這名許姓家庭主婦的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黃文男醫師表示,許姓婦人的手指拉長時,與正常人相同,一但鬆開,手指會縮回到僅剩一節,宛如伸縮望遠鏡般,但實際上手指已喪失可抓、握的功能性,就連日常打掃、轉開瓶蓋,對她都是高難度動作,嚴重影響生活自理能力。

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黃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姓婦人可伸縮的變形手指是因乾癬性關節炎所造成的,因關節被嚴重破壞,導致手指功能受損,發病時雖不一定全身關節同時受影響,然而一旦關節被破壞,就是無法回復的傷害!因此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因為從診間病人回診後的自述結果中可知,即便是像許姓婦人這般嚴重度,只要接受適當治療後,便可感受到日常生活品質及自理能力的改善。

乾癬性關節炎病徵多樣性 嚴重度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是同時影響皮膚與關節的自體免疫疾病。黃文男醫師說,實際上乾癬性關節炎還可細分成多種類型,且差異性非常大。乾癬性關節炎最嚴重的類型即屬破壞性(毀壞型)關節炎,約佔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百分之五左右,多以手腳關節為主,再延伸至所有關節,嚴重的關節變形會讓患者的手指關節侵蝕損傷,或產生類似伸縮望遠鏡的變形狀況,若不介入治療,病程最快僅二到三年,就會讓患者喪失自理能力,上述的許姓主婦便是這種類型。

近三成乾癬患者同時患有乾癬性關節炎卻不自知  肌腱附著點發炎是發病警訊

黃文男醫師表示,從臨床研究的統計數字來看,近三成的乾癬病患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比例高但常被多數乾癬患者忽略,實際上乾癬性關節炎對關節的破壞嚴重度,不亞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然患者往往不知道關節疼痛是警訊,已暗示乾癬漸進成乾癬性關節炎。

手指變形像伸縮望遠鏡回不去了〜乾癬性關節炎早治療

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黃文男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治療目標:延緩關節損傷。

隨著醫界對該疾病的認識增加,在診斷乾癬性關節炎上,醫界已發現可用「肌腱附著點炎」來做鑑別診斷,以區別易混淆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謂肌腱附著點炎是指韌帶附著在骨頭的地方發炎,常見肌腱附著點位置包括腳後跟及足底筋膜疼痛。若有肌腱附著點炎,就比較偏向乾癬性關節炎的類型,因此可作為乾癬患者自我評估項目,如早上起床落地的剎那非常疼痛,就應考慮進一步至免疫風濕科就醫。

乾癬性關節炎治療目標:延緩關節損傷

在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策略上,黃文男表示,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度,再依循治療準則給藥,包括消炎止痛藥、少量的類固醇、免疫調節藥,或是使用近年發展的生物製劑。而生物製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臨床上較常使用的有腫瘤壞死因子、介白質12/23、以及介白質17等。研究顯示,這種介白質17的生物製劑可同時治療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不但可以改善皮膚病灶,也可延緩關節損傷。

黃醫師說,從這幾年的臨床研究來看,自從生物製劑加入治療的行列,便可以期待患者達到乾癬性關節炎的治療終極目標「延緩關節被破壞」,不再因過去治療方式有限而被束縛於過往僅讓患者「不腫、不痛」的標準。

最後黃文男醫師呼籲,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應積極治療,千萬不要等到關節惡化才開始治療,一旦關節被破壞後,便是不可逆的傷害!另外,也提醒乾癬患者平時應評估是否有肌腱附著點發炎,或是指甲病變的問題,若有以上狀況便須警覺可能是乾癬性關節炎,主動告知醫師,想要有精彩生活,這些自我評估點皆與乾癬患者息息相關。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689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人都有失眠問題,這時可能會藉助安眠藥,希望能一夜好眠,但其實服用安眠藥得多注意,因為安眠藥有不同類型,加上藥效也不一,因此必須了解自己失眠的嚴重性,再選擇正確的安眠藥,才不會傷身;鄭文婷藥師指出,許多人雖按時服用安眠藥,卻仍頻頻失眠,毫無效果,就可能是吃錯種類所導...

閱讀詳情 »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下同) 桑椹,是桑樹成熟的果實,每年這個季節開始大量上市,因季節性較強總是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桑椹子自古就是藥是兩用的食材,在遙遠的古代就有帝王用桑椹養生之說。 桑椹中蛋白質的含量,在植物性食物中相當出色,富含一些活性蛋白,有利於我們消化吸收。含有一部分的氨基酸,是蛋白質的...

閱讀詳情 »

有個女學員,是一個鋼琴老師,她的曲子非常的優美動聽,就是不愛抬頭,因為怕讓別人看到她的臉,滿臉的紅疙瘩,使她很沒有自信。 有天下課終於鼓足勇氣來找到我,說:老師,常聽您的節目,對照著您講的症狀,我感覺我的問題屬於體濕,我說你怎麼會認為體濕呢? 她就把自己的症狀說了一遍:身體總是容易起濕疹,舌苔發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73歲施先生,6年前因顫抖和行動緩慢,被診斷是巴金森氏症,其後出現肢體僵硬,走路到一半突然定住,即使服用了藥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經檢查後,施行深層腦刺激術(DBS)。目前術後恢復良好,改善肢體僵硬症狀,且持續於神經內科門診調整電極設定,期望能達到減少藥物劑量。 巴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