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腳麻、疼痛…癌症化療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實證成效

癌症患者抗癌要成功,化療能否繼續完成是關鍵之一,大約有30%至50%癌症病人會發生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出現疼痛、手麻、腳麻、刺癢等症狀,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現在透過中醫治療,有助減低癌症患者因神經病變帶來的不適。

手腳麻 疼痛…癌症化療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實證成效

化學治療藥物可能會破壞神經細胞而干擾神經訊息的傳遞,造成手腳皮膚異常敏感及疼痛,甚至對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化療藥物可能引起神經病變 手腳皮膚敏感及疼痛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蔡明諺主任表示,可能引起神經病變的化療藥物如:長春花生物鹼、紫杉醇和白金,常用在頭頸癌、乳癌、大腸癌和卵巢癌。這些藥物會破壞神經細胞而干擾神經訊息的傳遞,造成手腳皮膚異常敏感及疼痛,甚至對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1名59歲的林小姐是卵巢癌病友,經過服用紫杉醇和卡鉑化療第4週期,開始感覺手腳包一層膜,還有電流往上竄刺,末稍失去對冷熱的敏感性。化療結束後2個月,四肢還是麻木,步行或站立時間過長則更麻,無法享受正常生活。

經過中醫依據患者濕邪與瘀血閉阻經絡的狀況,給予二朮湯和薑黃燥濕化痰、通經止痛,一天服用3包,經過2個月後,林小姐的手麻已近痊癒,腳麻則剩下3到4成,讓她可以恢復到往常的活動與休閒。

手腳麻 疼痛…癌症化療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實證成效

透過中醫治療,有助減低癌症患者因神經病變帶來的不適。(圖片提供/高雄長庚醫院)

手腳麻 疼痛…癌症化療神經病變,中醫治療有實證成效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研究團隊利用文獻整理發現,使用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可抑制發炎物質來減輕神經症狀。(圖片提供/高雄長庚醫院)

中醫看麻木,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及痰,瘀為標

化療使用的西藥,有的人會破壞神經細胞膜或粒腺體,一旦破壞後難以再生。中醫理論來看,麻木一證,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及痰,瘀為標。中醫會了解患者的癌症種類,再加上傳統辨証法,給予適合的調理方式,包括:常見拔罐、針灸(針灸又可分耳針、雷射針灸、腹針),以及氣功免疫治療等。例如大腸癌患者化療使用「奶瓶輸液器」 ,在2至3天會嚴重疼痛,此時可以使用拔罐,來降低疼痛。但是如果癌症患者有骨轉移,或電療產生發炎紅腫者,就不適合拔罐,擔心造成局部刺激,使癌細胞擴散。

化療產生神經症狀 中醫可介入早治療

高雄長庚醫院中醫研究團隊從2016年開始著手研究中草藥應用在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認為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是經絡受損的問題,而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具有四濕濁、養陰止痛和補腎溫陽的功效,因此嘗試運用在病友身上,如果在化療產生神經症狀時及早治療,並搭配針灸,可以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高雄長庚醫院於2018年展開「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利用較長時間的留置期間,來治療術後和放化療產生副作用或身體不適之病患。自去年9月至今年2月,已收治30位病患,包括乳癌、大腸癌、卵巢癌、頭頸癌等病患,住院時間平均2到4週,治療約2週後多可獲得改善。

此外,高雄長庚醫院中醫研究團隊利用文獻整理發現,使用桂枝加朮湯、芍藥甘草湯、濟生腎氣丸等中藥複方,可抑制發炎物質來減輕神經症狀,運用在臨床也獲得良好療效,成果已刊登在2019年2月的國際期刊「醫學補充療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可說是中西醫合作的成效,已獲證實並被國際醫學界接受。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748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曾經幫助孩子對抗手足口病的家長都知道,這種傳染病有多可怕。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傳染性極強,曾經造成多人死亡。接觸患病兒童碰觸的玩具和其他物品,都可能染病。喬安娜(Joanna)是一對18個月大雙胞胎的媽媽,她深知這種疾病的危害,於是希望更多父母能夠重視,提高預防,不要讓孩子受到傷害。 ▼...

閱讀詳情 »

(僅為示意,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聽到周圍有朋友或同學說自己出生的時候有八斤多,我們父母輩的人也總是把孩子出生的時候體重高當做炫耀的資本,胎兒越大就越健康嗎?寶寶出生時體重真的是越高越好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發生在江蘇省新沂市的真實案例: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美美懷孕39周,...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日劇醫龍) 總說台灣醫療技術領先全球, 的的確確是事實!!看看這位成大醫師是怎麼把地震傷患救回來的!! 原文如下: 這個故事, 應該要寫下來,給所有熱愛生命的人, 一點鼓勵.-永大路災區在白天的時候, 挖出來一個 32 歲男性.右下肢被壓砸在廢墟裡面太久,肌肉開始壞死, 橫紋肌溶解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