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足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研究顯示,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引發憂鬱與焦慮情緒,從房間被侵犯,到公平爭議,都會導致;精神科醫師建議,家長應避免先入為主的判定誰對誰錯,要多傾聽,讓孩子互相溝通,訂定遊戲規則,以免孩子因為無助所可能導致的焦慮與憂鬱情緒。

家中孩子難免會爭吵,甚至長大成人,都有可能會發生;根據密蘇里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12至15歲的青少年,會因為個人空間、物品受到侵犯,而引發焦慮,而遭到不公平的對待,更是會造成憂鬱情緒。

衛生署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指出,兒童或青少年爭吵的原因通常不外乎「物權」與「先後」兩大問題,但爭吵其實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只是通常在爭吵過程中,常會陷入誰贏誰輸的狀況,因而引發更多情緒。

陳質采主任表示,甚至很多手足之間的爭吵,會偏離主題而忘了實質的溝通,讓爭吵最終以無效又無奈的方式結束;而在青少年時期,手足爭吵若加上父母的處理不當,所累積的無助感可能導致青少年的憂鬱情緒。

因此,陳質采提醒,各年齡層的孩子在意的事物不同,大家都是從生活經驗中學習,而不只是知道道理就能了解怎麼做;因此,父母不妨試著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心中想法,共同訂定尋找合適的規則和解決方式,並協助孩子履行這些約定,這才能讓爭吵成為學習整合不同意見的過程,而非僅止於爭論誰對誰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兄弟姊妹的相處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反而可以讓孩子們更快更早學習如何尊重、合作與輪流;而在手足爭吵中,父母的處理會自有一套模式,但重要的是,不要也加入太多自己的情緒。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33

相關推薦

聲音是最好的能量 在中醫的四診心法「望、聞、問、切」中,望診指的是「看」,從病患的氣色對照可能的病症;問診指的是「問」,透過詢問患者的回答中,去找出病症的來源;切診,指的就是「把脈」,依照患者的脈象來判斷氣血與臟器的問題;而所謂的聞診,其實就是音療的一種。 中國古代認為音樂可以修身養性,平衡身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起來走一走,讓你精力充沛!現在有大量研究表明,健走對身體非常好,不僅幫助人們減肥、增強心臟和新陳代謝,還可以減少對含糖零食的渴望,實現減重的願望。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健康專家醫學博士羅伊森(Michael Roizen)提出五個理由,告訴你持續健走的好處。持續健走好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民國108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顯示,肝癌排名第2位,僅次於肺癌,可見肝癌對全民的健康威脅仍處居高不下的情況。現年約60歲的莊先生是名B型肝炎患者,因為肝臟長期慢性發炎進而產生肝硬化,最後檢查又發現2顆肝腫瘤,血清檢測GOT 51、GPT 69(G...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民國108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顯示,肝癌排名第2位,僅次於肺癌,可見肝癌對全民的健康威脅仍處居高不下的情況。現年約60歲的莊先生是名B型肝炎患者,因為肝臟長期慢性發炎進而產生肝硬化,最後檢查又發現2顆肝腫瘤,血清檢測GOT 51、GPT 69(G...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