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骨折可以麻醉上半身就好嗎? 半身麻醉通常指下半身

手骨折可以麻醉上半身就好嗎? 半身麻醉通常指下半身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76歲的張女士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不過平常都有就醫追蹤與固定服藥控制,所以身體並無特別不適。前年因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接受膝關節置換,當時麻醉方式為半身麻醉,接受麻醉後手術也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2天後便出院正常生活。但這次因為在陽台洗衣服時不慎滑倒,右手著地後劇痛,急診求醫後診斷為右橈骨骨折,骨科醫師會診後評估需要手術作骨折固定,術前麻醉評估時張女士想起上次換關節是半身麻醉,便詢問麻醉科醫師,這次手骨折手術是否也可半身麻醉麻上半身就好?


半身麻醉相對安全 但僅限於下半身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部陳柏思醫師表示,以傳統定義的半身麻醉來說,答案是不行的。半身麻醉在大部份情況下分為「脊椎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脊椎麻醉是以1根細針(粗細大約與疫苗注射針頭相仿)從兩脊椎骨間的空隙進入到脊髓腔,把麻醉藥注射進脊髓液中,從而麻醉在其中的脊髓神經。硬脊膜外麻醉則是以1根較粗的針(大約與傳統鉛筆筆芯相仿)從相同位置進針,到達硬脊膜外腔後置入1根細塑膠軟管並從中給予麻醉藥物,以麻醉附近的脊髓神經節。藥物可以從軟管多次給予,減痛分娩就是屬於此種麻醉方式。


在大部份的手術情況下,麻醉科醫師說的「半身麻醉」其實是指脊椎麻醉。脊椎麻醉操作單純,止痛效果良好,藥物只作用於脊椎神經因此對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腎等影響較少,所以在無相關禁忌症下,是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效的麻醉方式。尤其是年老且心肺功能較差的病人,在接受下肢或下腹部手術時,脊椎麻醉是十分理想的麻醉方式。


上半身麻醉脊椎難穿刺 副作用嚴重難執行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半身不能麻醉上半身呢?陳柏思醫師說,因為上半身十分難進行脊椎穿刺,且副作用極大。人體脊椎從上而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頸椎和胸椎骨頭堆疊緊密,骨頭之間空隙十分狹窄,注射針不易進入脊髓腔注射藥物,腰椎間的空隙相對很大,注射針容易進入到脊髓腔。加上人體脊髓從頸椎出發,到達腰椎第2、3節左右會從圓柱狀分散成很多根神經束,神經束在脊髓液中就像麵條泡在湯裡是可以移動的。因此細針從腰椎水平進入脊髓腔時,細針比較不會對泡在脊髓液裡可移動的神經束造成傷害,相對於頸椎胸椎較為安全。


另外,脊椎麻醉的特性是當某一水平的脊髓神經被麻醉後,此水平以下大部分神經傳導都會被阻斷。例如:在腰椎水平進行麻醉,腰椎和薦椎神經都被阻斷。若在頸椎水平,則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全都受到影響,代表全身除了腦部外,大部份器官都會失去控制,這是會危及性命的,所以基本上不可能進行。而下肢和下腹部的神經大都由腰椎和薦椎發出,所以只要在腰椎水平進行麻醉即可順利進行手術。但掌控手臂的神經是由頸椎發出,而且出發點附近就有控制橫膈膜呼吸的膈神經,因此要在頸椎部位做脊椎麻醉的話,會連呼吸一起阻斷,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陳柏思醫師指出,現今隨著工具和藥物的發展,麻醉方式有更多元化的應用。針對不同手術與疼痛控制也有著更精準及安全的選擇,建議在術前麻醉評估時,不妨跟麻醉科醫師多討論和了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孩童換牙期出現暴牙 及時預防性矯正確保臉型正常發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22歲女大生,趁年假期間熬夜狂歡,最後連睡覺也懶得卸除隱形眼鏡,沒想到幾天下來,眼睛出現劇烈疼痛,且有紅腫現象,就醫後確診為急性結膜炎;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臨床上,急性結膜炎屬於常見眼睛疾病,又稱為紅眼病,主要是因結膜發炎,造成結膜組織微血管擴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每逢農曆春節期間,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部分醫院都維持彈性門診,通常要至年初四才恢復正常看診,若無事先做好類流感病情分流制度,醫院很容易在年初二出現急診擁塞,民眾就醫也困難重重。預防流感侵襲,除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更要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在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春節連假長達9天,通宵玩樂是常有的事,尤其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歡,打牌、打麻將,一天一夜時間還不夠用;醫師提醒,熬夜是最傷身體的壞習慣,尤其喝酒更會增加肝臟負擔,建議一般人少熬夜,有肝病者、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免則免。 晚睡就算熬夜 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表示,一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