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麻手指痛? 當心滑鼠手找上身

手麻手指痛? 當心滑鼠手找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年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廣泛使用,腕隧道症候群的盛行率也逐年攀升。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門診常見的神經壓迫疾病,因為過高的腕隧道壓力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患者的腕隧道壓力是正常人的10倍,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盛行率約7-10%。現在除了傳統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有了新選擇!

滑鼠手高危險群 與職業有關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吳永燦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周邊神經病變,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此症多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及長時間手腕過度屈曲及伸展,像是機械技工、木匠、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

吳永燦進一步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症狀嚴重度差異性很大,大多數的人在初期發生時,都以為是自己姿勢不良,而延誤黃金治療時間。此病症早期發生時,多在手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到了中後期,則永久感覺麻木甚至手指無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腕骨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懷孕末期及腫瘤壓迫者,也是此種病症的高危險群。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新趨 體外震波、PRP、葡萄糖水注射效果佳

吳永燦表示,過往腕隧道症候群病患都經由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是手術治療緩解不適症狀,但因傳統療程時間較長、復發率高,且易產生後遺症及併發症,改善效果明顯不彰。目前透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體外震波、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注射及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等新型技術,亦能有效達到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組織修復再生的功能,進而緩解神經病變患者的症狀,效果相當顯著。

手麻不可不慎 應及早就醫
吳永燦提醒,透過震波、葡萄糖水及PRP治療腕隧道症候群成功的經驗,發現新式治療的方式對該症狀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並可用於其他周邊神經病變的治療。目前醫學對於周邊神經損傷、病變的治療及修復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未來還需更多臨床試驗來證實實際療效。吳永燦再次呼籲,民眾一旦出現莫名麻木感,務必盡早就醫,以免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病變。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8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精油日常》「茴香精油」居家常備品,可緩解各種腸胃症狀! ▲茴香它的羽葉狀葉子跟我們熟知的也是繖形科的胡蘿蔔葉很像,簇生細碎的小黃綠色花迷人,又因為藥草氣味濃郁,有人喜歡拿來插瓶。   島嶼的深秋時節,通常是經過了中秋長假,在身心上都逐漸進入沉寂安靜,可以敏感到細微的變化,發現累積了太多的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面相越老越福氣?當心有可能是腦下垂體腫瘤作祟,未來罹癌機率恐高於一般人!一名40多歲陳姓男子,隨著年紀增長,面相漸漸改變,額頭變寬變高、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旁人讚賞他有福相未來一定順遂安康。直到某次在公園巧遇腦神經外科醫師,才發現陳男的腦部長了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解剖課是醫學、護理院所重要課程,但鮮少人關注到無語良師身後的故事。友信醫療集團自2018年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與14所醫療相關大專院校合作舉辦「友你為伴 信福影展活動」,希望透過大體老師身後的故事,讓觀看電影的學生們,了解死亡與身後的面貌,以關懷生命的理念助人。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黑色素瘤是一種轉移性強的皮膚癌,病人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且治療後平均2名患者就有1位會復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面世為黑色素瘤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醫師指出,其特點是無需確認是否存有基因突變既可接受治療,療效能降低三至四成的復發或死亡率。黑色素瘤轉移能力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