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抗抑鬱藥物應該究竟應該吃多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英國有多達540萬人可能需要依靠服用藥物來對抗焦慮和抑鬱,難道他們真的對抗抑鬱藥物產生依賴而難以停藥嗎?

據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數十萬人長期依賴處方藥來緩解抑鬱、痛苦和焦慮。《每日郵報》引用了英國全党议会集团近來發佈的藥物依賴報告,聲稱英國2013年大約有11%的女性和6%的男性在服用抗抑鬱藥物,人數多達540萬人。

他們真的對抗抑鬱藥物上癮了嗎?英國皇家精神病學院表示,抗抑鬱藥物是不會上癮的,因此抑鬱症患者無需通過增加劑量來克制病情,也不會在停藥后產生依賴。但是皇家學院對817名抑鬱症服藥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他們當中63%的人在停藥后出現了脫癮症狀,而其中的大多數人曾服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一類抗抑鬱藥物的總稱,是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及神經性厭食症的常用藥物)。

脫癮症狀包括胃部不適、類似感冒的症狀、焦慮、眩暈、做惡夢和頭部電擊等,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兩個月。羅恩漢普頓大學一位社會和醫學人類學教師詹姆斯·戴维斯說,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當然會感覺對藥物產生依賴,他說,“這種依賴既可以是身體上的,也可以是心裡上的,他們可能會覺得只有吃了藥自己狀態才會好”。

抗抑鬱藥物應該究竟應該吃多久?

丹麥Nordic Cochrane Centre的一位教授Peter C Gøtzsche在去年寫給《英國醫學雜誌》(BMJ)的一封信中曾說,有一半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都對藥物上癮。2008年,在芬蘭26.322萬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中,45%在五年之後依然繼續服藥。

何時停止服用抗抑鬱藥物?這個問題應該由你和你的醫生共同討論來決定。其實,這是一個個人決定,它取決於你抑鬱時間的長短和嚴重程度。停止服藥以後,或許醫生的開導紓解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抑鬱症患者不可以隨便突然停藥,否則,停藥所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可怕的。相反,每四到六周減量四分之一是可行的。

精神科醫生建議,抑鬱症患者在自我感覺好轉以後的六個月到一年之內要繼續服藥,而且應該定期複診,每隔三週,而且在之後三到六個月之內也按期複診。醫生有時會將脫癮症狀和抑鬱症復發混淆,然後讓病人恢復吃藥。Gøtzsche提醒大家,這一行為可能會讓抑鬱症患者終身都難以擺脫藥物的控制。如果停藥后馬上出現嚴重抑鬱症狀,並且在恢復吃藥后迅速好轉,那麼這些症狀就很有可能是脫癮症狀。一般情況下,醫生建議,夏初是停用抗抑鬱藥物的好時機,和冬季相比,這個季節生機勃勃,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

參考資料:

How long should you stay on antidepressants?

 

相關推薦

不怕累,不怕老,不怕病良好眼睛的絕對常識  最近報章雜誌上的字慢慢看不清楚了—— 二十幾歲與三十幾歲的人可能是眼睛疲勞,四十歲以上可能是老花眼與白內障…我們從外界獲得的資訊有八成是來自於視覺,所以眼睛好壞會直接影響生活品質。為了一輩子看得清清楚楚,請學...

閱讀詳情 »

再也不怕蛀牙和牙周病「強健牙齒」的絕對常識  每天吃得開心,是生活美滿不可或缺的要素,吃得開心的關鍵就在於「強健的牙齒」。二、三十歲的人沒什麼牙齒問題,但到了四十幾歲就開始有罹患口乾症、牙周病、成年蛀牙的風險。請掌握最新知識,盡量保住真牙,就算掉了也要正確補強。這就是保住「強健牙齒」的絕對...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於光明網 在18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波特首先發現,掃煙囪工人中陰囊癌的發病率較高,因而覺察到癌症的發生與職業有密切關係。此後,科學家們不斷發現某些職業與癌症有不解之緣。20世紀70年代發現氯乙烯和雙氯甲醚致癌以來,生產環境與發生腫瘤的關係日益受到多方面的重視。科學家證實,目前有上千種職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