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抽神經保牙 醫:假牙贋復物可避免斷裂

抽神經保牙 醫:假牙贋復物可避免斷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剛服完兵役的男子,在服役前做完根管治療,因不慎咬裂上排小臼齒,原本想說牙齒不會痛可以繼續使用就好,但某天在吃雞排時,牙齒卻整顆硬生生的裂掉了,不但講話不方便,就連吃東西也很不習慣,更別提張口笑了。

根管治療應定期回診避免牙裂不保

收治該名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林靖傑表示,這名患者裂掉的牙齒是屬咬頭斷裂,並沒有延伸到牙根,且齒質足夠,但根管治療的充填物早已暴露且變色,透過X光片影像顯現,牙根尖有黑黑的一圈放射線透性影像,顯示細菌已經跑進根管內。所幸經歷兩個月的臨時固定牙套製作以及重新根管治療後,同時接受牙齒釘柱和複合樹脂的復形,印模完成假牙牙冠。現在已經可以放心講話、吃東西,就連開口笑也不成問題了,但對於自己的口腔狀態,該名男子卻再也不敢掉以輕心。

牙齒復形視齒質多寡為依據

林靖傑醫師解釋,根管治療目的是保留牙齒,讓其得以繼續使用。臨床上,因外傷撞到牙齒或蛀牙太深才需要做根管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牙齒根管治療後,採適當的復形填補物修補,就能夠取代缺損的齒質空間,避免根管系統再次感染,保護剩餘牙齒齒質。而牙齒復形的方式則視齒質多寡考慮,若牙齒有大範圍結構喪失,則可能要考慮在根管內放置釘柱復形後,再製做牙冠復形。

根管治療+適當假牙贋復物 牙齒使用年限更長久

林靖傑醫師提醒,很多人往往在根管治療,症狀獲得紓解改善後,就沒有繼續回診接受牙齒正式填補或製作正式假牙。時間一久臨時填補物脫落,口水及細菌污染了原本的根管系統,造成根管治療失敗,甚至牙齒斷裂。學者也提出,根管治療有超過九成以上的成功率,但治療完如果沒有適當的復形物保護冠部密封性,長期的成功率將大幅降低,因此根管治療後,若有適當的假牙贋復物製作,才能讓牙齒使用更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4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整理編輯/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依據中醫醫學寶典《黃帝內經》中,提出了所謂的「四季五行說」,自然界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指萬物的運行、變化,四季氣候的變化,萬物隨著春夏秋冬表現生、長、收、藏的特性,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此說法,春屬木,與肝相應,樹木有舒展...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提供/陳岳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立臺灣美術館曾評,陳岳山的書法「擅長行草,娟秀中帶有蒼勁的精神,筆力雄厚、氣韻恢弘」,已年屆90,但字裡行間中仍透出了頑強的生命力,象徵他對書法熱情與用心。   規律生活 長壽秘訣 揮毫書法是否真能長壽?雲林書法大師&m...

閱讀詳情 »

整理報導、攝影/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據衛服部2016年所公告的「104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大腸直腸癌為前三大癌症死因,其中男性死亡率為27.4%,女性為21%,此外,根據臨床大腸鏡檢查,每10人就有9人患有痔瘡、瘜肉、憩室或腫瘤,又每5人就有2人患有瘜肉,而瘜肉又是誘發大...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李晏晨、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膝蓋不好,到底可不可以運動? 動了,怕對膝蓋的傷害又加深;不動,又擔心肌耐力會下降,讓人摸不著頭緒。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呂紹睿於其著作《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書中指出,對於運動及日常保健,一般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