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拔指甲「啊~」一聲叫出口 44歲男竟幸運發現早期口腔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像中樂透!」拔個指甲竟意外發現早期口腔癌。彰化鹿港鎮街尾里「里長伯」才44歲,過去從事管線工程的他,每天都要吃上百顆檳榔,工作才覺得比較有體力,有一次到診所拔除指甲的過程中,因為不耐疼痛,一時放聲「啊~」的一叫,剛好被眼尖的醫師意外看到口腔內有腫塊,轉到耳鼻喉科後確診是早期口腔癌。

里長伯笑說,本來得到癌症應該會很沮喪,但是只是早期癌症,手術切除就沒事了,反倒非常的開心。也回想起2019年開刀以前,檳榔從早吃到晚,吃到自己開檳榔攤,但後來下定決心,一口氣戒掉檳榔,現在也以過來人經驗,奉勸有吃過檳榔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口腔癌或口腔病灶。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表示,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其中30至64歲中壯年,發生人數高達7成,原因與抽菸以及台灣特有的檳榔文化脫離不了關係。

醫師臨床觀察,30至64歲正處於打拼事業的階段,為了提神、交際應酬等理由,不少人染上吃檳榔的習慣。但在台灣,和口腔癌最有關係的就是嚼食檳榔,10位病人當中就有8至9位嚼食檳榔。

陳穆寬提醒,嚼食檳榔不但會造成口腔黏膜病變,最後可能會導致癌症。目前政府提供免費四癌篩檢中,「口腔黏膜篩檢」非常的簡單快速,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就可以得知是否有口腔癌。而口腔癌的治療,以門診診斷、手術為主,但手術後的顏面重建、傷口照顧及全身性的共病治療,乃至家屬及病人的心靈支持及重返工作崗位的支持都非常重要,過去常見有病人手術成功了,後續的照護沒有做好,病人還是難以重返社會。

陳穆寬強調,口腔癌患者因為整個上消化呼吸道都暴露於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因此大約有2成會有第二原位癌產生,因此耳鼻喉科醫師特別會再做口腔、口咽、下咽、喉及食道全面的檢查。而口腔癌早期的病灶,以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來表現,只要是早期口腔癌,不僅治癒率高,且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外觀缺損,手術的困難度也相當低,因此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只要把握定期每2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癌檢查,到牙科(包括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檢查,就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抗生素驚傳「不純物」超標! 富可納靜脈注射液1.9萬支得回收

沒喘就不是氣喘?氣喘只是兒童病? 別讓4大迷思害慘你老跑醫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近年來,康普茶(Kombucha)在世界各地掀起潮流,不少歐美大明星都跟上這股風潮。便利商店也可以查看到康普茶飲品,到底康普茶是什麼?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鄭文怡營養師來為大家解答,不僅可以輕鬆跟上潮流,更能了解如何聰明飲用。康普茶是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連日破千,讓快篩一劑難求,快篩實名制何時能上路?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8)日上午給了明確時程,陳時中強調希望能在5月初上路,價格有可能壓到百元,並朝一人能夠購買5支的方向規畫。而根據衛福部估算,在國軍支援加上新購置設備一旦到位之後,徵用國內廠商生產的家用快篩試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6至11歲兒童開放施打半劑莫德納,但引發家長擔憂副作用太強,也疑惑政府宣示買的BNT兒童劑型疫苗跑到哪去了?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8)日在立法院備詢時,首度透露「有小問題干擾整體採購的程序」,但他承諾會盡力讓家長至少有選擇。 陳時中上午赴立法...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近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嚴峻,確診個案數連日飆升,致使不少民眾擔憂醫療量能不足外,也關心治療藥物的購買進度。目前疫情記者會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針對相關問題給予回覆,直言目前暫定將以輝瑞口服藥為主。高雄民生醫院副院長林峻祐則表示,目前兩款口服藥物在臨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