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拔指甲「啊~」一聲叫出口 44歲男竟幸運發現早期口腔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像中樂透!」拔個指甲竟意外發現早期口腔癌。彰化鹿港鎮街尾里「里長伯」才44歲,過去從事管線工程的他,每天都要吃上百顆檳榔,工作才覺得比較有體力,有一次到診所拔除指甲的過程中,因為不耐疼痛,一時放聲「啊~」的一叫,剛好被眼尖的醫師意外看到口腔內有腫塊,轉到耳鼻喉科後確診是早期口腔癌。

里長伯笑說,本來得到癌症應該會很沮喪,但是只是早期癌症,手術切除就沒事了,反倒非常的開心。也回想起2019年開刀以前,檳榔從早吃到晚,吃到自己開檳榔攤,但後來下定決心,一口氣戒掉檳榔,現在也以過來人經驗,奉勸有吃過檳榔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檢查是否有口腔癌或口腔病灶。

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陳穆寬表示,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其中30至64歲中壯年,發生人數高達7成,原因與抽菸以及台灣特有的檳榔文化脫離不了關係。

醫師臨床觀察,30至64歲正處於打拼事業的階段,為了提神、交際應酬等理由,不少人染上吃檳榔的習慣。但在台灣,和口腔癌最有關係的就是嚼食檳榔,10位病人當中就有8至9位嚼食檳榔。

陳穆寬提醒,嚼食檳榔不但會造成口腔黏膜病變,最後可能會導致癌症。目前政府提供免費四癌篩檢中,「口腔黏膜篩檢」非常的簡單快速,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就可以得知是否有口腔癌。而口腔癌的治療,以門診診斷、手術為主,但手術後的顏面重建、傷口照顧及全身性的共病治療,乃至家屬及病人的心靈支持及重返工作崗位的支持都非常重要,過去常見有病人手術成功了,後續的照護沒有做好,病人還是難以重返社會。

陳穆寬強調,口腔癌患者因為整個上消化呼吸道都暴露於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因此大約有2成會有第二原位癌產生,因此耳鼻喉科醫師特別會再做口腔、口咽、下咽、喉及食道全面的檢查。而口腔癌早期的病灶,以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來表現,只要是早期口腔癌,不僅治癒率高,且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外觀缺損,手術的困難度也相當低,因此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只要把握定期每2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癌檢查,到牙科(包括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檢查,就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抗生素驚傳「不純物」超標! 富可納靜脈注射液1.9萬支得回收

沒喘就不是氣喘?氣喘只是兒童病? 別讓4大迷思害慘你老跑醫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日本「鑽石公主號」列武漢肺炎感染區,台灣旅客將包機返台隔離檢疫。(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鑽石公主號」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正式把「鑽石公主號」列入武漢肺炎感染區,還在船上的台灣旅客必須經安排統一包機回台,並遵守相關...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診斷武漢肺炎最怕跟流感混在一起,疾管署今(18)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有好消息,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一口氣比前一周大降近3成,勤洗手戴口罩的防疫策略明顯助攻不少,疾管署預估最快本周可以脫離流感流行期。不過,上周仍新增有15例流感死...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目前並不是國內腸病毒流行期,但家長還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今(18)日公布,上周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15歲少年及東部6歲女童,其中15歲少年於1月7日至9日間陸續出現「雙手顫抖、肩頸疼痛、發燒、嘔吐」等症狀,第...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聞「癌」色變,血癌又是其中特別的一種分類。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醫師高冠鈞表示,血癌不像肺癌、大腸癌等癌症有分期,因為人體全身都有血液,一旦血液內冒出癌細胞,代表已遍及全身,所以血癌一發現就是第四期、末期。 血癌可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