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拜拜時千萬不要向神明求「這十件事」!後果太可怕了....

拜拜時千萬不要向神明求「這十件事」!後果太可怕了....
 

一、不求無病唸佛的人不應該求無病,求無病就生貪心,貪心一生就會破戒、會退道心。在身體有病時應做到心中無病,不以病為病。患病不能懊惱,應以病苦作為幫助自己修行的良藥。

二、不求沒有磨難
人處於世間,不要求沒有磨難。無磨難則驕奢之心必起,驕奢之心起就會壓倒一切求法之心。經歷磨難會抵減人的驕奢心,要以磨難作為獲得解脫的資本。
 

三、不求成功之路無障礙
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心,別去追求成功之路無障礙。如果沒有障礙,修行之心就會懈怠,就會停滯不前,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時而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要會解決障礙,讓障礙沒有生存的根基,障礙也就不存在了,要將障礙視為解脫的磨練。

拜拜時千萬不要向神明求「這十件事」!後果太可怕了....

四、不求做事容易達成
做事不求容易達成。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練堅強的意志,意志不堅就會妄求,會隨心而走岔路。想成就就要認真努力、腳踏實地,不能逃避困難尋求易成,應該把困難當作精進的動力。

五、不求與人交往利於自己
與人交往不求利於自己,事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失道義,虧失了道義就會引起人我是非,遇到是非要學會依緣解決,要以「不爭人我」作為修持的資糧。

六、不求做人適順自己
做人不求適順自己,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開佛慧。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

七、施德不求施德回報
施德不能求回報。若求回報就是有所圖,有所圖就會貪心起,有貪心就會處處宣揚自己顯示自己,就會失功德。要低調做人,要把得失放下。

 

拜拜時千萬不要向神明求「這十件事」!後果太可怕了....
八、不求見到利益貪求
見到利益不要貪求。貪求會生妄想,會為利益毀失自己的德行,世間的利益本來就是空,見利不要妄加追求,以不貪利為富貴。

九、不求誤解申明
被人誤解不要執著於申明,執著於申明就會引起爭執。爭執會滋生怨恨,放下執著、爭執,謙和做人,退讓三分又何妨?以忍讓、謙和作為修道的法門。

十、修行的一切障礙要學會用智慧去解決

 

要經常審視自己、覺知自己的德與行,要身體力行、勤於努力,道行可直進。每個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就應該視自己是佛的勤務員,是眾生的修行工具。要幫助眾生去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人呀,也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的呀!千萬不要執著,執著是不能了道的,分享出去。

相關推薦

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今日陸續配送達各縣市,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台中獲配6萬2300劑,陸續配發給醫療院所和快打站,供孕婦、還沒打疫苗的長照人員、1到6類造冊人員以及75歲以上長輩接種。盧秀燕提醒,除67處快打站外,18家特約醫院、17家地區醫院或276家特約診所都要先預約。盧秀燕今日下午在台中市政府防疫...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食藥署使用免疫橋接方式作為審查疫苗緊急授權使用(EUA)方法,不過有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推出血清標準品,作為與國際疫苗比較的基準,但食藥署卻放著不用。食藥署今日澄清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並說明WHO標準品主要用於血清學檢驗方法的開發與校正,作為不同實驗室間統一標定之基準,非供作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爆發的這一波本土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逐漸趨穩,讓已經三度延長的三級警戒在7月12日「解封」或「微解封」的機會越來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鬆口712相關措施現在都在研議中,更在媒體追問下,透露餐廳跟夜市的可能解封初步方向。 本土疫情持續下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機組員只要完整接種2劑疫苗,只要7天自主健康管理的「0居家檢疫」新政策今(1)日正式開始上路,面對有人質疑為什麼機師可以、一般民眾不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正面回應,因為機師負責重要的運輸跟台灣經濟,一般人就請大家稍微忍耐一下。 先前開放機組員「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