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拯救缺油型乾眼症 你加油了嗎?

拯救缺油型乾眼症 你加油了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張年近30歲,是一名勤奮的銀行員工,但他長期為眼睛乾澀所苦,眼睛常感覺刺痛,面部表情也因此總呈現「愁眉苦臉」狀態,在面對客戶時多造成對方印象不佳或不愉快,為此,常讓主管搖頭嘆氣對他喊「加油好嗎?」。但令他無法理解的是,長期使用人工淚液為何都無法改善眼睛的問題?直到進一步至眼科檢查,才得知自己的眼睛有嚴重的眼瞼板腺功能異常,瞼板腺只能擠出牙膏狀的不健康固態油脂,所幸,經治療眼瞼炎、勤勞熱敷,再輔以含油性的人工淚液後,症狀獲得極大改善,困擾小張多年的乾眼症總算緩解,小張的工作績效也大大提升,讓他自嘲「原來真的是需要加「油」啊!」。

收治該名病例的眼科診所院長劉怜瑛博士指出,小張是典型的眼瞼板功能障礙患者,因為慢性眼瞼炎及瞼板腺腺管阻塞,造成油脂分泌不足而導致乾眼症。

乾眼症分兩大類 你是缺油還缺水?

劉怜瑛院長說明,我們的淚液其實含水也含油,適當比例的油水組成才能形成健康的淚液層,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保護眼睛上皮細胞。乾眼症分為缺水及缺油性兩大類型。缺水性乾眼症多與年紀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但在臨床上,乾眼症患者大多數為缺油性,主因是負責分泌油脂到淚液的瞼板腺發生功能障礙,使油脂不足,造成淚液層不穩定,水分蒸發、滲透壓上升,進而使我們眼睛覺得乾澀、疲勞、痠痛、甚至視力模糊。若病患有出現上述症狀,應至眼科檢測眼睛淚液分布情況、眼瞼是否發炎、以及瞼板腺功能及型態有無異常,以對症下藥。

缺油性乾眼症  清潔與治療重要性高

劉怜瑛院長指出,缺油性乾眼症除了積極藥物治療外,病患本身日常生活的保養非常重要。每天溫柔地清潔眼皮,尤其是睫毛根部近瞼板腺開口的位置,合併以攝氏約40度的溫毛巾或眼罩熱敷眼睛周圍,可以改善腺體功能和油脂分泌的狀況。

人工淚液選擇有學問

現代人當出現眼睛乾澀時,常會直接至藥局購買人工淚液或藥水使用,但劉怜瑛院長提醒,若眼睛出現不舒服的狀況,應先至眼科診所檢查,若確診為乾眼症,應依據不同乾眼症類型進行治療,醫師亦會於治療過程中開立相對應的人工淚液來緩解眼睛的不適。最後,劉怜瑛院長呼籲,使用電腦請把握20-20-20原則,也就是每20分鐘把視線移開望向遠方20英尺(約6公尺)處並休息20秒鐘,記得常常眨眼睛,保持雙眼濕潤,當出現眼睛不適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0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5歲女性,眼睛出現脹痛、紅腫等現象,甚至視力出現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只有0.2,且眼壓過高,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是患者因進補補過頭,進而誘發症狀。包括羊肉爐、薑母鴨等,在冬天時都是許多民眾喜歡進補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日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33項學名藥品沒有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尚未下架一事,恐有害人體。對此,食藥署澄清,申請變更的藥品都不是主成分,而是不具藥理作用的賦形劑,絕對不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療效不等的情形,請民眾放心,將確認違規後,陸續發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12月初前公布33項學名藥品擅自變更處方,必須下架並重新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證明藥效與原廠藥相符;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揭露,33項藥品至今仍在市場上持續流通,其中高達9成為藥品為PIC/S GMP或GMP品質認證藥廠,「簡直是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