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反覆潰瘍多年 竟得貝歇氏症

口腔反覆潰瘍多年 竟得貝歇氏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42歲的翁小姐8年前開始出現口腔潰瘍症狀,連續多年反覆發作,且發生頻率愈來愈高,造成說話、吃東西都疼痛不已,近期因為劇烈腹痛再度就醫,被確診為貝歇氏症。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貝歇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發生部位包括口腔、咽喉、食道,甚至整個腸胃道,治療上可透過類固醇等改善病情。

翁小姐過去8年來受到口腔潰瘍之苦,傷口反覆發作讓她四處求醫,去年就醫時,有醫生研判可能罹患貝歇氏症,在上網搜尋資料後,找到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治療。第一次檢查時,未確診為貝歇氏症,但賴寧生為她詳細解釋貝歇氏症症狀,如腸胃潰瘍、虹彩炎等。直至去年9月,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和發燒,到鄰近醫院就醫後,醫師堅持要開刀,但翁小姐決定回到大林就醫,經住院檢查後,確診為貝歇氏症,最後透過類固醇治療及標靶療法後,病情獲得控制。

賴寧生指出,貝歇氏症又被稱為貝西氏症、貝塞特氏症等,為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常見症狀便是反覆性的口腔潰瘍,其他如咽喉、食道、腸胃道都可能被影響,最新資料發現,若是東方人得到貝歇氏症,更容易波及小腸和大腸發炎潰瘍,甚至腸胃穿孔。另外,生殖器周邊潰瘍、虹彩炎、靜脈栓塞、結節性紅斑及小膿腫等都是症狀之一。

在治療上,賴寧生說,應根據患者的嚴重性和器官影響程度,來給予藥物治療,如使用類固醇、秋水仙素及免疫調節劑等,目的在於調節自體免疫反應,減少淋巴細胞、中性白血球過度活躍引起的慢性發炎反應,透過治療後,大部分病灶可以獲得改善。若是影響到重要器官,應積極治療,可透過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治療,來改善症狀發作頻率和疼痛程度。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4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1歲女性結婚五年多來依舊無法受孕,很多長輩也提供不少秘方給夫妻倆,卻也未有成效,直到兩年前就醫求診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太太罹患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卵巢內出現大小約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才埋下不孕原因,經由安排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一年多前也經由排卵藥治療,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在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二,膽道閉鎖是臨床上兒童肝病致死原因,也是兒童換肝的主因;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美惠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雖較常見,但部分因嬰兒膽道閉鎖等嚴重的肝病引起的黃疸,則屬於病理性黃疸,不得輕忽嚴重性。 嬰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0歲的黃先生是電腦工程師,肩頸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引起,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轉動脖子時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硬梆邦,輕輕一按就痛的哇哇叫。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5歲女性右耳突發性聽力障礙、略微步態不穩而就醫。聽力檢查發現右耳感音性聽力損傷53分貝,左耳聽力正常;聽性腦幹檢查,結果呈兩耳間第5波潛值差1.5 毫秒大於正常值(0.2毫秒),右耳各波也有不正常延長現象;而核磁共振檢查則呈現右側內聽道處有一1.7公分大小的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