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按摩穴位不熬夜 甩開憂鬱小撇步

按摩穴位不熬夜 甩開憂鬱小撇步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1名28歲上班族,過去最喜歡和朋友聚餐聊天,但近來卻常常只想一個人待在家裡,不但不想講話,胃口也變得很差,甚至工作都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醫師陳亮宇指出,進一步和這名女性溝通後,發現恐有憂鬱的症狀。
許多人面對生活或工作壓力時,甚至產後等,都容易有憂鬱的症狀出現,其實可透過中醫調理或改善平時生活作息的方式,幫助舒緩憂鬱現象;陳亮宇說,以傳統中醫而言,可透過針灸治療,疏通經脈、活血化瘀,幫助減輕憂鬱症症狀。
除了針灸治療,患者平時也可按摩穴位,幫助穩定情緒;陳亮宇說,像常情緒低落且合併腹脹情況,屬於肝鬱脾虛型的患者,這時可按摩太衝、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達到疏肝理氣功效,若屬於無法集中注意力合併有心悸胸悶、面色蒼白的心脾兩虛型患者,則可按摩內關、神門等穴,至於像心情煩躁合併有身體燥熱、口乾的化火型患者,建議可按摩行間、太谿、三陰交等穴,有助於舒緩症狀。
另外,患者也應避免熬夜,把握晚上11點到清晨3點肝經及膽經修復時間,更能幫助情緒達到穩定狀態,平時也可多到戶外走走看看大自然,並養成慢慢呼吸的習慣,讓自律神經穩定下來,進而達到安定情緒的效果;陳亮宇提醒,透過按摩穴道以及改善平時生活作息,讓心沉穩下來,就能遠離憂鬱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8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北市汐止區一名未滿月的龍鳳胎男嬰,11日出現高燒39度,生命徵象不穩及心肌炎、腦膜炎等病徵,確診為克沙奇B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為新北市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目前個案症狀已稍改善,仍住院觀察中。龍鳳胎姐姐也遭殃 疑似感染腸病毒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提供聽力及語言障礙患者更優質服務,林口長庚醫院設置「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結合主治醫師、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護理師、工程師等團隊,提供完整且快速診療檢查、聽能重建諮詢,免去病患及家屬四處奔波檢查治療的麻煩,估計一年將服務需要聽覺輔具患者,至少6000人次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是國人死因首位,但心血管疾病更可怕,相關疾病死因更甚癌症。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中,以心律不整造成中風、猝死風險較高,建議民眾可以按壓頸動脈測量心跳次數,若有不規律應及早就醫檢查。心血管相關死因 高於癌症根據105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報告,癌症位居死因首位,占死亡人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58歲郭姓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第二型糖尿病,且一年內體重上升十公斤,加上近半年抽血報告發現GPT數值異常,且常合併容易倦怠的情況,因此轉診至胃腸肝膽科,經腹部超音波診斷為嚴重性脂肪肝,進一步進行肝臟切片檢查後,確診為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超過5%恐成肝包油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