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挨批小隙縫變大破口 陳時中回擊:後見之明沒意義!批評者歇一歇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國內最大規模院內聚群感染,並造成後繼的社區感染,事件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口中的「小隙縫」變外界質疑的「大破口」,讓陳時中飽受批評,甚至轟他不肯聽其他專家的話。陳時中今(25)日正面回應,稱現在「比誰有先見之明、比誰後知後覺,都沒有意義」、「現在敵人是病毒」,要討論跟檢討的人可以稍歇了。

陳時中表示,部桃事件到底是隙縫還是破口,第一時間,他是看到最先確診的案838住院醫師,認為整個防疫上有這樣的隙縫存在,直到感染源不明的案889昨宣布確診,是個警訊,才覺得大家都要提高警覺。

陳時中強調,目前要注意的時間點,得看這兩天擴大居家隔離的檢驗跟檢採結果,以及病例產生的情況,才能做一個判定。

正面回應外界的諸多批評,陳時中說,還是有一些相關的意見,有人有先見之明、也有人有後見之明,各有高明之處,不過他還是要講,我們現在正遭受病毒的攻擊,請大家不要再繼續傷害,那都沒有意義,醫護在第一線抵抗病毒的時候,相信全民能做他們的後盾,做好自身防護,這段時間再來互相攻擊,比誰有先見之明、比誰後知後覺,都沒有意義。

陳時中說,事後可再來做一個好好的檢討,察納雅言,有則改之,無則勉之, 他保持一個開放的心胸,「任何人檢討我都應該」,他自負責這個職務以來,有很多爭議、很多決策點,他去年就說過自己身上也揹滿箭靶,「不會被射了箭就有怨言」,但現在敵人是病毒,互相要來討論、檢討可以稍歇。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誰該隔離?天數怎算? 「5千人大隔離」QA快看這裡!

「5千人大隔離」到底有誰? 名單首曝光:2991人為住院和陪病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發現,40歲後中年有持續運動者,降低40%的死亡率!有很多學員問過我:「老師,我已經不再是年輕人了,做這些運動對我有多少幫助,真的有用嗎?」 我跟學員聊,中年更要動,健康就是你最大的財富,這時候再不運動,等老的時候,很有可能要把賺來的錢都拿來看病。我常說: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放暑假閒閒沒事「好做人」?每年暑假過後,常有一波「九月墮胎潮」,全是青少年男女偷嚐禁果,卻忽略正確避孕、導致意外懷孕,醫界更觀察到,近年來這波墮胎潮已進化到求藥潮,毫無保護措施的年輕學生,往往透過私下管道到藥局拿「事後丸」,甚至有女大生短短...

閱讀詳情 »

夏天氣溫持續飆高,就算待在室內仍可能遭受熱傷害!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待在密閉、悶熱、空氣不流通的室內,或是待在停止的車輛內,都很容易發生室內中暑的狀況,尤其以老人、小孩更為常見,提醒民眾在室內時仍應留意通風與飲水以免招致熱傷害。  天氣好熱,待在戶外豔陽直曬很容易發生中暑的狀況,導致今年因...

閱讀詳情 »

▲黃斑部裂孔會大幅影響視力。(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視野中突然冒出大黑洞,小心視力已經被吞噬。一名59歲婦人右眼視力突然異常,單眼看出去的景色,就像中間破了一個黑洞一樣,看東西不完整,趕緊就醫檢查,醫師診斷為黃斑部裂孔,且右眼視力僅存0.01,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合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