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推拿、整骨能把脊椎掰直?醫師告訴你真相

推拿 整骨能把脊椎掰直?醫師告訴你真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骨科門診常聽到「醫生,怎麼辦?我的女兒怎麼背部隆凸起來,肩膀也一高一低的,會不會需要開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近年來收治多起自發性脊椎側彎病例,患者年齡約落在10-18歲。然而,許多家長會尋求牽引、吊單槓、整骨等方式治療,但效果大多有限;醫師提醒,若家中小朋友有脊椎側彎的狀況,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脊椎側彎初期難察覺 健康檢查、游泳才被發現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骨科部脊椎骨科主治醫師黃聰仁表示,真正的脊椎側彎症,單從外觀上看是不一定準的,一般是指在病人站立之 X-光片中,測量脊椎側彎柯氏(Cobb's)角度大於10度以上。

黃聰仁副院長補充,脊椎側彎初期不會有任何身體上的不適,病人本身很難察覺到脊椎已經產生變化,大多是健康檢查、游泳或洗澡時家長發現而就醫。

自發性脊椎側彎占多數 致病原因成「謎」 

所有脊椎側彎的種類中,以「自發性脊椎側彎」占多數,約為就醫民眾的八成。黃聰仁副院長指出,對於自發性脊椎側彎的原因,目前在醫界還是一個「謎」,大多數病人經過X光、核磁共振等檢查後,都檢查不出任何骨骼或神經病變,也不是一般認為的姿勢不良所造成,目前僅知部分病例有家族性遺傳的傾向;且病人多數為青春期的學童,其中女生占多數,大約為男生的4-6倍。

側彎角度20度以上追蹤即可 40度以上需考慮手術矯正

治療上是根據年齡及脊椎側彎的角度,黃聰仁副院長說明,18歲以下青少年側彎角度20度以上者,建議每4-6個月追蹤,若角度沒有變化或者1年內角度增加未達5-10度,基本上可以不須特別治療,但要持續追蹤;側彎角度在25-40度者,則是建議採用背架治療;若是角度達到40度以上者,才需要考慮是否採用手術矯正。

民俗療法無療效 盡早就醫是根本

統計上,僅有10%的脊椎側彎病人需要給予積極門診追蹤或背架治療,而其中約10%才需開刀矯正,家長不需過度恐慌。

黃聰仁副院長也提醒,許多家長發現家中學童有脊椎側彎後,會採用拉筋、推拿、吊單槓、整骨等民俗療法,這些方法大多僅能增加部分身體柔軟度,對矯正脊椎側彎並沒有顯著的療效,若懷疑有脊椎側彎,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延伸閱讀】

兒童腸病毒、流感out 醫師這樣用抗病菌產品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造成本土疫情的案765,在疫調追蹤下才找出確診的案771,所幸其他接觸者都十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日前公開三處足跡,提醒民眾若於當時有至該場所者,應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症狀應立即撥打1922防疫專線。對此,近日輿論傳出,為何不公開全部的足跡,是否涉嫌蓋牌?指揮官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新竹1名70歲的蔡阿嬤,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定期在診所洗腎治療,因四肢冰冷、心臟不舒服由診所醫師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進行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與腳部血管都有嚴重阻塞情形。另1位66歲詹阿嬤,本身有高血壓、洗腎與抽菸的習慣,最近走路會不舒服也走不遠,起初不以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療效顯著卻偏貴,加上原廠生物製劑陸續在各國專利保護期屆滿,成分相近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也隨之出現,在美國、德國、日本的市佔率也逐年提升。此外,用藥昂貴,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患者因而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22日公布由全台上百位專業人員票選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疫苗新聞,新冠病毒疫苗包辦冠亞軍,顯示防疫仍未鬆懈,各界對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相當關注;流感疫苗相關新聞也有三項上榜,從十月全面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到國內外不良事件都成為媒體熱議話題。台灣疫苗推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