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染疫者足跡不公開? 指揮中心:已掌握接觸者就不會公開

染疫者足跡不公開? 指揮中心:已掌握接觸者就不會公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造成本土疫情的案765,在疫調追蹤下才找出確診的案771,所幸其他接觸者都十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日前公開三處足跡,提醒民眾若於當時有至該場所者,應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症狀應立即撥打1922防疫專線。對此,近日輿論傳出,為何不公開全部的足跡,是否涉嫌蓋牌?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若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就不會公開,避免社會不安。

確診者個資公布原則 今年4月已公布

指揮中心於24日表示,今年4月已公布「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者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該原則係依照政府資訊法、傳染病防治法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相關規範,表列各項個案資訊公開、公開原則。本次基於防治需要,指揮中心依據該原則,公開案765可傳染期間,無法掌握接觸者之公共場所活動史,其餘活動史因已可追蹤掌握接觸者,故不特別公開。

百貨、商場不易追蹤接觸者 公開提醒民眾注意自身狀況

如家庭、私人聚會場所,這種接觸者容易調查,便不會公開,而餐廳、旅館這類公開場所,但也掌握得到接觸對象,也不會特別公開,僅百貨、商場這類型因人數眾多,才會考慮公開提醒,且密切接觸定義為,沒有適當保護措施下,與個案於1─2公尺距離的面對面接觸至少15分鐘。因此提醒民眾出外記得佩戴口罩,出入都要以肥皂洗手保護自己。

771跑馬消息不實 勿再轉傳避免觸法

指揮中心說明,個案資訊是否公開,皆依循前述原則考量公開資訊是否有防治需要,由於訊息種類及傳播型態種類繁多,有無不良影響,需視個案情節而定,難以一言蔽之。另外,案771傳出有參與台北馬拉松此消息,陳時中已駁斥,並提醒民眾一切消息以指揮中心公告為準,因真假消息參雜,在無法求證的情況下流竄,容易造成恐慌,導致防疫不易,耗費社會成本,民眾也勿轉傳無法求證之消息,避免觸法。

【延伸閱讀】

打太極能長壽? 「武醫」何宗融解析太極的醫學價值

 告別藥罐子 複方治療協助控糖一針到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國內十大死因以癌症居首,而口腔癌位居第四位,罹癌者以男性中壯年居多,進一步分析台灣的口腔癌患者,其致病原因大致上與嚼食檳榔有絶對的關係,若又有合併抽菸及喝酒的習慣,那麼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就為正常人的123倍;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羅正興主任說,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關節痠痛或不慎跌打損傷時,通常透過治療或貼藥布等方式就會逐漸舒緩,但當疼痛持續數個月都無法緩解,且疼痛蔓延全身,甚至合併倦怠、睡不飽、頭痛、記憶力退化等症狀時,就可能是纖維肌痛症所導致;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王培寧表示,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有健忘、容易分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非洲年死25萬孩童,WHO在非洲啟動第一個瘧疾疫苗計畫!經過30年研發,世界衛生組織即將在馬拉威等非洲三國,針對2歲以上孩童接種瘧疾疫苗,預計至少有40%保護力,但仍需配合蚊帳、殺蟲劑等配套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Tedros表示,瘧疾疫苗有望挽救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許多人選擇以機車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雖然方便,但比起汽車,發生意外是直接以肉身承受,一旦摔車「肉包鐵」容易造成大範圍的擦傷,小則破皮瘀血,大則傷筋斷骨。中西醫師指出,在醫院診所治療的外傷中,常看到機車騎士不慎犁田,皮膚與路面直接高速磨擦,造成大範圍的傷口,不只是疼痛,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