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提高新冠肺炎篩檢準確率 高醫獲國際學術期刊肯定

提高新冠肺炎篩檢準確率 高醫獲國際學術期刊肯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國內疫情已趨穩定,出境需求漸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驗量能也隨著提升,自1月至今已完成逾4500件新冠病毒檢體檢測。高醫檢驗醫學部醫師陳昭儒表示,經由多重把關及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由原先63.1%大幅降至12%,避免發出偽陽性報告的可能性;此優化流程,也在5月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Diagnostics》。

進行檢驗配方優化 降低非特異性訊號

陳昭儒指出,其實目前國內外採用的COVID-19檢驗標準方法「反轉錄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real-time RT-PCR)」,已是目前公認最可靠的檢測方法,但因臨床檢測初期常發現非特異性訊號干擾,導致訊號偽性上升而需要反覆重測確認,高醫經過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大幅降低。
此外,除原先每批次檢測會有陽性對照組外,在進行檢驗優化過程中,更將每一個反應檢體都加入內源性品管對照組,確保不會因操作失誤,而發出偽陰性的報告,不但有效減輕醫檢師反覆重測的時間耗損外,也降低檢測藥品消耗。
後疫情時代 八類民眾可自費檢驗COVID-19
在後疫情時代,政府政策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的申請服務。急診部護理長郭芳里表示,目前急件可在當天傍晚領取中英文檢驗報告,普通件也能於隔天的下午就可領取報告;適用對象包括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因旅外親屬事故或重病等緊急特殊因素入境他國家/地區須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因工作因素須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出國求學須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外國或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人士出境、相關出境適用對象之眷屬、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之對象、因其他因素須檢驗之民眾。

【延伸閱讀】

六旬翁晚期肺癌病情特殊 兩次基因檢測才控制

氣喘階梯式穩定控制 醫籲吸入型藥物別害怕

攝護腺肥大致泌尿道感染? 正確保養降復發風險

晚期大腸直腸癌免驚! 多專科治療團隊集結助攻「腸」久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傳染,遍及全球。社交活動、休閒娛樂、交通運輸都大受影響,甚至應該到教室的學生改成遠距視訊,幾乎所有人一輩子生活都未曾經歷如此廣泛的壓力。台灣還有數萬人曾經直接體驗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不能出門,不但活動受限,更擔心自己會被傳染。防疫大作戰 五字訣面對衛生福利部草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少女性喜歡在指甲上動花樣,不過長期塗抹,卻導致指甲時常斷裂,進而需被迫中斷工作,使得色澤與圖案多變的凝膠指甲,往往讓女性朋友們又愛又怕,擔心指甲塗塗抹抹而受傷。指甲出現異狀勿輕忽 嚴重恐讓指甲長不出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明,凝膠產品雖然是以天然樹脂做成,但非絕對安全,要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日前警告,無證據顯示感染者體內有抗體,代表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認為是錯誤認知,表示世衛推論基於「有抗體的人,體內有偵測出病毒核酸」,不過偵測病毒核酸不代表有活病毒,強調新冠病毒感染人類後應會有免疫力,不會再次感染。有抗體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研究指出,民國 106 年台灣年總工時平均高達 2035 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排第三,僅次於墨西哥與哥斯大黎加。台灣上班族工時長,有些人可能常為了不要加更多班,而犧牲用餐時間來工作,長久下來連飯都沒有時間吃,更不用說準時吃藥。台北馬偕醫院新陳代謝科劉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