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從「心」做起! 掌握5字訣重拾自我效能感

防疫從「心」做起! 掌握5字訣重拾自我效能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傳染,遍及全球。社交活動、休閒娛樂、交通運輸都大受影響,甚至應該到教室的學生改成遠距視訊,幾乎所有人一輩子生活都未曾經歷如此廣泛的壓力。台灣還有數萬人曾經直接體驗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不能出門,不但活動受限,更擔心自己會被傳染。

防疫大作戰 五字訣面對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吳慧娟表示,面對疫情,人們出現恐慌、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在所難免的,然而若是這些情緒感受過於強烈或持續太久的話,可就讓人吃盡苦頭了,甚至變得疑神疑鬼,進一步影響到日常生活。

吳慧娟心理師表示,疫情仍可能持續一陣子,在壓力源未能快速解除的情況下,心理調適是相當重要的,她呼籲民眾可以依目前衛福部最新的「防疫大作戰」中,心口司諶立中司長所教導的「心理急救-安、靜、能、繫、望」來應對疫情壓力。

促進安全平靜 增進效能聯繫

面對新型態的傳染疾病,人們所知有限,目前有許多管道提供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及疫情資訊,建議可適度蒐集相關資料,增進了解。但須留意訊息的正確性,亦不要過度關切之,以免引發更多恐懼及不安感。另外,也要做好自身防護,如:配戴口罩、勤洗手等。

面對突發且未知的事件,人們往往會有不安及失控感,除了恐慌、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亦可能出現失眠、頭痛、胃痛等身心症狀,此時為了平衡身心狀態,應盡可能從事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平靜或安定的活動,尤其是平常就在從事的休閒活動,有助平定心情。

重拾自我效能感 合作戰勝疫情

對於現代人而言,大多時候我們覺得社會是安全的,即使罹患疾病也能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但如同前面提到的,面對未知我們常會經驗到失控感,故此時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增加自我效能感。例如,近日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分享自製餐點的文章,就是一種重拾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人們逐漸減少外出及參與聚會,然而仍可以利用網路或電話維持與他人的聯繫,互相表達內心感受與想法,彼此支持、鼓勵,藉此減少孤獨感。當防護工作均適當執行,且配合政府防疫相關政策外,我們也要多強化正向心理,時時灌注希望感。

生活面對疫情 正向能量擊退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可能暫時覺得難以因應,但要相信人都有潛能,有辦法慢慢找回自己原本的調適能力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

若嘗試執行後,仍難以緩解負面感受且影響生活時,可尋求心身科專業協助,若不方便直接就醫者,也可以先撥打1925安心專線進行諮詢。可常常告訴自己疫情將會逐漸減緩,抱持「全民合作,戰勝疫情」的正向能量,可有助提升面對疫情的韌性。

【延伸閱讀】

抗精蟲抗體導致不孕 中醫調理喜得子

發炎、感染來勢洶洶! 小心繼發性免疫缺乏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少量多餐,每一口都嚼得徹底 醫治胃酸型腸道有幾項基本原則: 起先,每隔約三小時少量進餐。經常攝取發酵蔬菜會是個好主意。切忌於晚上七點後用餐。最好在中午和晚上六點間用餐三次。 進餐前喝杯加了一大匙蘋果酒醋的溫水。醋天然帶酸性,會降低胃的酸鹼值。若習慣喝咖啡,請逐步減量。飲用任何液體只能在餐與餐中間。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巴金森氏症屬於腦部退化疾病,但近來有研究顯示,腸胃道的菌叢恐怕也成為造成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的原因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陳凱翔指出,雖腸胃道問題是否真的會造成巴金森症,還得需更多證據佐證,但綜觀研究顯示,帶有巴金森氏症的因子,對於腸胃道某些菌叢可能會產生腦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防治癌症最好辦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每年約有一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且有兩千多婦女因此喪命,除了平時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菸酒,且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外,45歲以後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才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老」就是負擔嗎?失能風險到底會對長照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失能老人推估有50萬,預計3年後,人力缺口將高會達到3萬人。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藉由2大具體執行方向,招募更多居服員,全面打造友善熟齡環境,作為帶領家庭脫離困境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