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巴金森氏症和腸胃道細菌有關聯性

研究:巴金森氏症和腸胃道細菌有關聯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巴金森氏症屬於腦部退化疾病,但近來有研究顯示,腸胃道的菌叢恐怕也成為造成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的原因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陳凱翔指出,雖腸胃道問題是否真的會造成巴金森症,還得需更多證據佐證,但綜觀研究顯示,帶有巴金森氏症的因子,對於腸胃道某些菌叢可能會產生腦部過多的發炎反應,促使臨床表現。

腸道帶菌鼠比無菌鼠有較多巴金森症病理變化

此研究室透過老鼠坐的動物實驗,分別利用健康的老鼠,和經過基因轉殖後帶有產生巴金森病理表徵的疾病鼠,且各分成兩組做兩種介入處理,包括從出生時維持腸道沒有菌叢的無菌鼠以及存有一般菌叢的腸道帶菌鼠,研究發現,腸道帶菌的老鼠比無菌鼠動作表現明顯較差,且經由腦部組織切片更發現,帶菌疾病鼠也有較多巴金森症的病理變化。

腸道細菌和巴金森症老鼠腦內退化程度有關聯性

陳凱翔醫師進一步表示,腸道細菌和巴金森症的老鼠腦內退化程度有關聯性,但若為正常老鼠則不受影響,且研究還將巴金森症患者和健康者的糞便混入腸道無菌健康鼠和腸道無菌老鼠食物中,結果發現,巴金森症患者的糞便建立的菌叢和正常人的糞便建立的菌叢非但不同,又以帶有巴金森病理表徵的疾病鼠最為明顯。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才能減緩病症持續加劇

尤其研究也分析,巴金森症老鼠腸道內的特殊菌叢分布,會經代謝產物使體內短鏈脂肪酸增加,使得後續腦部發炎反應持續,導致症狀加劇;陳凱翔醫師呼籲,雖目前仍僅是動物實驗,尚未有任何人體試驗證據,但臨床上觀察腸胃道問題的確和巴金森症臨床表現出現關聯,日後研究可望有機會能進一步改善巴金森症的臨床症狀,呼籲患者除了持續接受正規醫療治療,也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才能減緩病症持續加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2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市今年心理健康月主題以「發現快樂的神奇魔力」為主,期間推出培育快樂腦的自我操練方法,以及高達155場次的多元快樂系列活動,期許健康從生活習慣開始!其中的快樂電影院,報名皆場場秒殺;最後一場次由影片《哈佛沒教的幸福課》將今年度的心理健康月推至活動最高潮!快樂是一種累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了讓年輕學子了解毒品危害,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和嘉南藥理大學合作,共同辦理2018嘉藥AI反毒機器人競賽,透過將藥物濫用防制宣導的觀念,融入機器人技術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這次邀請全國高中、職及國中、小學生一起共襄盛舉,希望將反毒、拒毒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調整生活型態,也是防範疾病的保健方式之一。運動風潮幾乎席捲全民,但您知道運動的正確方式嗎?小心身體狀況不佳、運動姿勢不正確,強身不成,反而迎來運動傷害。運動傷害5大危險因子 運動環境、護具是關鍵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運動傷害的危險因子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能擴展在地產學合作,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與長榮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期望除了能提供學生良好的實習環境,幫助未來職場接軌,也能增進醫院護理與學校教學授課品質;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指出,包含雙方人員教學、進修與實習等合作範圍,藉由互惠合作,達到雙贏。合作醫療研究計畫 讓醫院和大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