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巴金森氏症和腸胃道細菌有關聯性

研究:巴金森氏症和腸胃道細菌有關聯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巴金森氏症屬於腦部退化疾病,但近來有研究顯示,腸胃道的菌叢恐怕也成為造成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的原因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陳凱翔指出,雖腸胃道問題是否真的會造成巴金森症,還得需更多證據佐證,但綜觀研究顯示,帶有巴金森氏症的因子,對於腸胃道某些菌叢可能會產生腦部過多的發炎反應,促使臨床表現。

腸道帶菌鼠比無菌鼠有較多巴金森症病理變化

此研究室透過老鼠坐的動物實驗,分別利用健康的老鼠,和經過基因轉殖後帶有產生巴金森病理表徵的疾病鼠,且各分成兩組做兩種介入處理,包括從出生時維持腸道沒有菌叢的無菌鼠以及存有一般菌叢的腸道帶菌鼠,研究發現,腸道帶菌的老鼠比無菌鼠動作表現明顯較差,且經由腦部組織切片更發現,帶菌疾病鼠也有較多巴金森症的病理變化。

腸道細菌和巴金森症老鼠腦內退化程度有關聯性

陳凱翔醫師進一步表示,腸道細菌和巴金森症的老鼠腦內退化程度有關聯性,但若為正常老鼠則不受影響,且研究還將巴金森症患者和健康者的糞便混入腸道無菌健康鼠和腸道無菌老鼠食物中,結果發現,巴金森症患者的糞便建立的菌叢和正常人的糞便建立的菌叢非但不同,又以帶有巴金森病理表徵的疾病鼠最為明顯。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才能減緩病症持續加劇

尤其研究也分析,巴金森症老鼠腸道內的特殊菌叢分布,會經代謝產物使體內短鏈脂肪酸增加,使得後續腦部發炎反應持續,導致症狀加劇;陳凱翔醫師呼籲,雖目前仍僅是動物實驗,尚未有任何人體試驗證據,但臨床上觀察腸胃道問題的確和巴金森症臨床表現出現關聯,日後研究可望有機會能進一步改善巴金森症的臨床症狀,呼籲患者除了持續接受正規醫療治療,也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才能減緩病症持續加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2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用英文輸入指令與LINE機器人對話,就能操控南瓜造型機器人,要鬼魂機器人旋轉前進,也只要動動手就可以。艾普客科技總經理李佰聰表示,這串簡單英文語法其實就是「LiveCode」程式語言,打破過去編寫程式語言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科見美語總經理侯光杰說明,「Live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可控制體重也可延年益壽,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改造大腦,提升生產力,如果懶得跑步,走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法,除了可以使代謝加快,也能夠加強訓練肺活量,更重要的是,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 健走好入門 穿著輕便服裝 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北部一名6歲幼童,日前出現發燒、疱疹性咽峽炎、肌抽躍,以及下肢無力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確診為感染腸病毒重症;因個案及時就醫治療,病情穩定後,已康復出院。 連兩周腸病毒疫情上升 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1萬3143人次,較前一周1萬110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最近溫差變化大,正是腦中風好發時節,雖然老年人因為血管退化緣故容易中風;不過,心臟內科醫師提醒,尤其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是有心臟疾病者,也特別容易中風,而且中風年紀往往會較年輕。 肥胖會引起中風 年齡有下降趨勢 可別以為腦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統計,45歲以前的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