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揪出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 不讓癌症捉迷藏

揪出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 不讓癌症捉迷藏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林姓老先生曾因摸到脖子腫塊就醫,經檢查發現頸部右側的淋巴結腫大,切片後發現是癌細胞作祟,且疑似來自頭頸癌,但口腔與咽喉處卻皆未發現病灶,因此斷定為「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透過手術切除淋巴結,並搭配放療與化療,至今已5年未復發。


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育靖表示,癌症腫瘤分成2種:(1)是血液腫瘤,如淋巴癌、血癌屬之;(2)為固態腫瘤,常見如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等。通常固態腫瘤會依照癌細胞侵犯與轉移程度來界定分期,只要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屬於第4期,病人的預後會較差。


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指的是在病人體內發現癌細胞,但找不到原發部位,只能確認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所以一旦確診,就是癌症第4期,屬於較棘手的癌症類別。例如在病人胸腔內發現腫瘤,透過病理切片後,卻發現癌細胞並非從肺部組織癌化而來,反而像乳房組織生成的癌細胞,但檢視乳房部位卻沒有癌細胞的蹤跡,就可以確定是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


在原發部位找不到癌細胞,可能原因包含原發部位的環境無法支持癌細胞生長而轉移出去,或是不明原因使原部位的癌細胞縮小甚至消失。目前文獻尚未有定論,仍有待釐清,但不代表無法治療。


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的治療方式,基本上回歸各癌別的治療方法,若推測癌細胞可能來自乳癌,就會使用乳癌治療方式;如果推測癌細胞來自大腸,則採用大腸癌治療方式。另外,癌細胞轉移的位置若與推測可能是原發部位的距離接近,例如:仍在局部的範圍內而非遠端轉移的狀況下,透過積極治療,仍有機會治癒。


揪出原發部位不明轉移癌 不讓癌症捉迷藏

▲在林老先生的脖子側邊發現腫瘤,經正子掃描(右圖)發現原發部位可能來自扁桃腺,對症治療後已暫將癌細胞清除。(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林育靖醫師提醒,癌症治療方法日新月異,經常有新藥上市且健保予以給付,若確診罹癌,不要害怕治療,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擬定量身打造的治療計畫。若對疾病有任何疑惑,建議也以紙筆記錄下來,回診時大方詢問醫師,盡可能不要被猜疑或謠言困擾自己,以免延誤治療或對病況有錯誤了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疫情解封正逢畢業求職潮 打理門面牙科整牙、美白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正值季節交替之時,擺脫潮濕悶熱的夏日,迎接乾爽涼快的秋天,但此時,30歲的林小姐卻皮膚癢得不得了,而且兩頰及眼周嚴重脫皮,林小姐以為是皮膚太乾,所以猛擦化妝水、乳液還敷臉,但卻沒任何改善,以為保養品效果差。就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乾癬上身了。 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適逢中秋連續假期,國人喜好以烤肉過節。據統計,每年中秋節後,門急診腸胃道就診人次總會升高。專家提醒,尤其今年流行新型諾羅病毒,恐怕有更多民眾感染而腹瀉,建議勤洗手、不生食,以免壞了過節興致。 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近期門急診腸胃道就診總人次略升,高於去年同期;急診監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中秋月圓,親朋好友聚餐、烤肉機會大增,開心吃喝的同時,當心禍從口入。據統計,每逢中秋節前後,醫院胃腸肝膽科門診病患明顯增加二至三成,以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佔多數,臨床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有的病患甚至一天跑好幾次廁所,包括食材準備、保存以及烹調過程都潛藏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從小到大的防蚊液廣告,總是強調不含deet(敵避),就是因為家長擔心此成份對孩子神經有害,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一切都是誤會。 諷刺的是,經實驗證明,只有敵避成份具有確實的防蚊效果,坊間流傳的diy精油,柚子皮磨擦等等,往往不切實際,蚊子照樣一親芳澤,但是敵避使用時必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