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國衛院破解細胞再生秘密 幹細胞外泌體促使神經修復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治療腦損傷以及失智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一直以來,均為醫界的研究重點。近年來,幹細胞再生醫學受到矚目,國衛院則破解其中關鍵,那就是具有促進組織再生能力的「幹細胞外泌體」。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幹細胞有望修復神經系統損傷,但幹細胞培養及穩定保存不易,且仍需要以手術方式植入,且細胞植入手術恐引發併發症和異位組織形成等疑慮。


為了提高幹細胞治療效果及應用範圍,並解決併發的負面反應,國衛院研究團隊在歷經7年臨床研究,終於找出了幹細胞修復能力的關鍵,那就是「幹細胞外泌體」。


研究發現,「細胞外泌體」是細胞用來和外界溝通的1種工具,在不同環境下所裝載的訊息也不同。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就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


動物實驗發現,大腦受損的小鼠在注射帶有「修復」能力的外泌體,1周後受損神經細胞長出突觸,1個月後,受損區域神經細胞的數量恢復到原本的6成,且動物的認知、學習和記憶功能皆獲得改善。


李華容說,團隊所開發的誘導型間質「幹細胞外泌體」,含有多種可以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的活性物質,因此,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無需手術植入幹細胞,可避免幹細胞治療原有的風險及副作用,將成為下階段再生醫療的研究重點。而該項研究成果分別於2019、2020年發表於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此外,陸續取得中華民國專利,且同步申請美國、英國、日本專利。


李華容表示,未來「幹細胞外泌體」臨床研究範圍相當廣泛,除了治療神經疾病,還可用在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可說是潛力無窮。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疫情解封正逢畢業求職潮 打理門面牙科整牙、美白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血壓時常來的無聲無息,通常患者頻繁出現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等症狀,才會懷疑是高血壓,進而量血壓才發現高得驚人!當罹患高血壓,除了聽從醫囑服藥外,醫師建議,維持理想體重、飲食多蔬果少油鹽、規律運動、飲酒勿過量、戒菸,以及心情保持愉悅,做到這6大好習慣,有助於穩定血壓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人面臨疾病治療,最後身心備受煎熬,帶著痛苦離世,為體恤病人之苦,奇美醫學中心提出安寧居家療護概念,讓病人有權利選擇不痛苦的方式接受治療,達到「在宅善終」的目標,而且還可以在健保IC卡上註記安寧緩和意願,提供更高的便利性。 「泰哥」是一位肝癌和失智症末期病人,因為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平時不菸、不酒,卻驚傳罹患直腸癌;由於大腸直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若等到血便則為時已晚,民眾可透過簡單的糞便潛血檢查把關,而50歲以上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合作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受免費檢查。自封「秀場小天后」的余苑綺今年31歲,在八月時一直拉血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16歲的的曾同學,現在身高有170公分,4年前,他卻只有135公分,走路都不敢抬頭挺胸,只敢走到別人後面,自覺身高矮小非常自卑;至醫院檢查發現,其生長激素分泌缺乏,透過施打生長激素治療,配合中藥調理、飲食及運動,4年來長高了35公分。收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蔡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