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揪出年菜、零食過敏原! 營養師:避開過敏地雷這樣吃

揪出年菜 零食過敏原! 營養師:避開過敏地雷這樣吃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現代人常有許多找不到原因的惱人小毛病纏身,包含疲倦、偏頭痛、皮膚癢、腹瀉、脹氣等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營養師莊譓馨指出,當找不到根本原因時,很有可能是「過敏」作祟導致身體發炎引起!


慢性過敏尤其發生在年節期間 因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一般民眾聽到過敏多數會聯想到急性過敏,像是蕁麻疹、嘴唇腫等立即性反應;而慢性過敏發作比較緩慢,通常在接觸到過敏原24至72小時後,才可能會出現頭痛、失眠等各種小毛病,往往因為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莊譓馨提醒,慢性過敏尤其發生在年節期間,由於在這期間大家比較不忌口,因此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容易將過敏食物吃下肚,或是攝取過量高組織胺食材,而誘發身體一連串的不適反應。包括年節中象徵元寶的水餃、應景的牛軋糖、拜拜必備的花生、麻荖、寸棗等,都可能是潛藏的過敏地雷!


為什麼身體會過敏? 過敏原測試找出原因


莊譓馨說明,長期慢性食物過敏會破壞腸道黏膜功能,使腸黏膜出現間隙,讓過敏原穿過腸壁滲漏進入體內,而誘發過敏反應,形成「過敏、發炎、滲漏、腸道失衡」的惡性循環而出現不適症狀。只是並非每個人有警覺自己是過敏,甚至很少人知道自己是對哪些食物過敏!


建議大家可藉由功能醫學中的「224項急慢性過敏原檢測」來了解自身對不同食物的過敏程度,而過敏原會隨著時間及身體狀況而改變,因此可透由食物輪替法來調整測試。


臨床上有1名45歲案例,長期反覆感冒及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經過敏原檢測發現,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對麩質嚴重過敏,後來開始嚴格控制飲食避開麩質,幾個月後不僅症狀大幅改善,免疫力也隨之提升。


常見主食、甜點 都可能隱藏過敏原!


台灣10大過敏原中最常見之一就是小麥、奶製品,偏偏這些食物時常出現在日常主食,像是麵條、水餃、潤餅、義大利麵、比薩、漢堡等,尤其甜點中許多都含有麩質,例如:麵包、蛋糕、餅乾、舒芙蕾、甜甜圈、餡餅等。


年節常見零嘴都可能是過敏原!像是杏仁、腰果、花生等,還有加工零食花生麻荖、寸棗、牛軋糖除了含有過敏原,在無形中也額外吃進糖與油脂。建議如果想吃零食、點心,可以選擇少調味的開心果、巴西堅果、松子、南瓜子,或是冰心綠豆糕、銀耳蓮子湯、水果較為健康少負擔。


還有這些「高組織胺食物」 也會誘發過敏及情緒問題


然而,有些人明明避開過敏原了,還是有不適症狀,那這時或許可留意是否與吃進「高組織胺」食物有關。當體內組織胺代謝失衡也會出現類似過敏的症狀,甚至產生憂鬱、焦慮、失眠等症狀。尤其年節中有3大類較容易攝取到:


1.酒類:酒精發酵原料中含不少的組織胺,經常性頭痛的人更應該避免酒類,包含冬季常吃的薑母鴨、麻油雞也要注意。


2.加工、醃製食品:過年常見的臘肉、香腸、火腿、培根等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成分,不僅會影響消化道、心血管功能,也容易誘發過敏反應。


3.乾貨:蝦米、金針花、白瓜子等,易殘留漂白劑其中的二氧化硫成分也易誘發過敏、氣喘,建議民眾挑選時不要挑顏色太鮮艷、漂亮的,食用時要經過清洗。


莊譓馨補充提到,除了上述三大類,柑橘、熟成乳酪、酪梨、可可、帶殼海鮮等也屬於高組織胺食物。每個人對組織胺耐受度及食物過敏原不同,想要年節吃得開心又健康,不妨從選擇食材上多留心,少吃容易刺激身體釋放組織胺或腸黏膜的食物,並多觀察自己身體反應,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吃」出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英國ZOE公布Omicron症狀最新排名 2種症狀首次上榜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告別濕淋淋梅雨天,過了夏至跟著小暑來臨,雨後蚊蟲孳生,臺中慈濟醫院陳相如中醫師提醒,熟齡婦女等三類民眾,最容易成為蚊子追逐對象,可經中醫調整飲食作息改善,也能搭配中藥材天然香氣防蚊包,讓惱人蚊蟲不想接近,還能發揮化濕、排濁功效,讓居家環境更舒適。 陳相如醫師表示,特...

閱讀詳情 »

有位三十多歲的女老師長期為疲勞所苦,三不五時容易感冒、口腔潰瘍、身體痠痛。為此,她特別注重自己的飲食,每天用各類「抗氧化」五彩蔬果打成「精力湯」,想搶救自己的健康。沒想到,她的疲勞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她也為此困擾不已。我建議她做食物敏感IgG檢測,發現她對三十多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類都出現敏感反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十大癌症中,口腔癌排名第五;由於口腔癌在治療時會影響到進食,往往會讓口腔癌病人食不下嚥,甚至在飲食上會有迷思,不知道該吃些什麼?致使體重快速下降,進而影響後續治療。只喝湯不吃肉 錯誤迷思口腔癌在接受治療時,會使得咀嚼及吞嚥功能受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放暑假囉!不少青少年三五成群一起去打籃球,除了運動健身,更有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藉著打籃球,看是否可以長高些;不過,復健科醫師提醒,最近有好多年輕人因為打籃球而導致運動傷害就醫,尤其是下肢的足踝扭傷、拉傷和撕裂傷。打球受傷 下肢足踝扭拉、撕裂為主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