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搔癢、食欲不振、失眠...恐是MPN 治療「新關鍵」把握黃金時機

搔癢 食欲不振 失眠...恐是MPN 治療「新關鍵」把握黃金時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1歲的黃小姐大約一年多以前,開始出現全身性皮膚搔癢、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看皮膚科及服用多種藥物,都未見改善。後來因為健檢報告指數異常,轉介到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就醫,才確診罹患了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所幸經過藥物治療之後,病情已經穩定,臨床症狀也大幅改善。

骨髓增生性腫瘤 多數出現併發症才確診

陳志丞醫師說明,骨髓增生性腫瘤是因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而導致的惡性血液腫瘤疾病,患者可能產生的臨床症狀包含搔癢、腹脹、食慾不振、盜汗、失眠、及體重減輕等;此病很容易產生血管栓塞的併發症,包含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也有比較高的風險產生急性血癌及次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轉變,由於症狀大多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罹病多時,產生嚴重併發症才被確診出來,也因此耽誤治療之黃金時機。

診斷、治療資源不足 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

楊仁宗院長表示,有鑑於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疾病之診斷與治療需求目前尚未被完全滿足,病人無法充分取得專業衛教資源,且診斷後在治療及疾病監測上的資源也較為不足,因此結合醫院內的團隊力量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希望透過此中心與相關廠商進行合作藥物與治療方式研究,攜手共同為患者服務。

治癒取代緩解症狀 與國際接軌

陳志丞醫師表示,用於骨髓增生性腫瘤診斷及追蹤的「競爭型等位基因特異性之定量式TagMan雙重PCR測定法」,已於2021年12月獲頒國家新創獎,目前申請專利中。希望治療暨研究中心成立後,可以利用此一新穎的診療技術,提升診斷之正確性,推翻「緩解症狀」的被動治療思維,改以「治癒」為目標的嶄新治療方針,更能與國際臨床領域接軌。

【延伸閱讀】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易倦怠 三合一全口服療法助患者減輕負擔

二十年「髓」緣仍在!外科醫師捐骨髓助人圓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9歲女士,因高血壓、高血脂病史,定期接受追蹤檢查,某次檢查意外發現心臟瓣膜嚴重狹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團隊啟動介入,並與家屬討論相關疾病的資訊,讓家屬決定接受更換心臟瓣膜治療,患者術後逐漸改善日常生活;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任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一名56歲林先生接受糞便潛血檢驗為陽性,前往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小瘜肉摘除術。回診病理報告皆為良性腺瘤,醫師建議半年後追蹤大腸鏡,對此他很疑惑,因為隔壁鄰居也有類似情形,卻是五年後再追蹤即可;安南醫院消化科醫師黃文威指出,為何有人需要一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放射治療可以控制癌症、減輕罹癌的不適以及改善生活品質,是癌症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但所有治療方式都有優缺點,副作用也因人而異。放射線治療皮膚炎是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尤其常見於乳癌的放射治療,受照射範圍內的皮膚通常會依劑量與時間有不同的反應以及副作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