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搞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8大要點...提升免疫力有6招!

咳之色變的武漢肺炎 (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

二 ○二○ 年的農曆春節假期是一個令全球華人永生難忘的一年,外出旅遊走春的人減少許多,幾乎人人都窩在家裡不太敢出門。若是出門就是去掃貨搶口罩後來許多民生醫療物資也跟著缺貨了,搶酒精、搶消毒水,接下來全世界變得非常不平靜! 有些人去大陸探親卻回不了台灣,有些人只是搭遊輪去體驗海上風光,一夜之間變海上人球,這都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阻礙了他們回家的路。

二一九武漢肺炎的疫情(後來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為COVID-19),最初被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華南海鮮市場爆發,隨後發現首宗及初期個案並非全部在此,也因此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來源到目前尚未找到。

此外,現階段傳播途徑及擴散程度也尚不明確,大部分的人類冠狀病毒,是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有部分動物的冠狀病毒會讓動物出現腹瀉症狀,可以在糞便當中找到病毒,可能藉此造成病毒傳播。所以目前推斷飛沫接觸和氣溶膠的方式都可能會造成「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

搞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8大要點...提升免疫力有6招!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此疾病一開始,被中國指出並不會人傳人,但這句話很快就被推翻,因為有不少中國的醫護人員及第一位發現武漢肺炎的眼科醫師陳文亮(吹哨者)都直接指出是會人傳人,且疫情的擴張速度及傳遞方式,更確定是人傳人的現象。

此病毒感染時的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化,不一定會發燒,所以很容易被疏忽。關於傳染力的部分,專家認為每一個感染者平均把病毒傳染給2到3個人,這意味著病毒如果沒有受到好的疫苗或藥物控制,可無限傳染擴大,這真的是相當令人感到可怕的現象。

截至二○二○ 年三月中旬為止,中國大陸已確診超過八萬人、有三千多人死亡;全球累計確診超過十一萬人,死亡約四千多人。

 

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 (CoV) 為一群有外套膜之RNA 病毒,外表為圓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的突起因此得名。之前大家耳熟能詳的MERS、SARS 和二 ○一九年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都屬冠狀病毒。

 

感染的人會有哪些症狀呢?跟一樣嚴重嗎?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另外也有少部分民眾會出現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等。一般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為主,但也有成年人與老年人罹患肺炎的報告。成年人或老人感染冠狀病毒之後,可能會讓原本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情加重。

一般的人類冠狀病毒感染偶有死亡個案,但比例甚低。不過MERS 與SARS 的臨床表現,則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嚴重許多,相信大家對於二○○三年的SARS 並不陌生,當時SARS 的個案有兩成需要進加護病房治療,致死率約一成。

而目前的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比SARS 或MERS 來得多樣,常見的為發燒、上呼吸道咳嗽、喘等症狀。但也有許多輕症感染,甚至無明顯症狀的感染者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這份名為「世衛中國二○二○年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組考察報告」,有關新冠病毒的特點,它是一種新的病原體(pathogen),症狀並非是特定的,從無症狀嚴到嚴重肺炎和死亡。發現患者個典型跡象和症狀,包括:發燒(87.9% )、乾咳(67.7 %)、疲勞( 38.1%)、有痰(33.4 %)、呼吸急促(18.6 %)、肌肉或關節痛(14.8 %)、喉嚨痛(13.9 %)、頭痛( 13.6%)、發冷( 11.4%)、噁心或嘔吐(5% )、鼻塞(4.8 %)、腹瀉( 3.7%)、咳血( 0.9%)、結膜充血( 0.8%)。

 

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呢?

目前這支病毒尚未獲得完整的研究,現在科學家仍然不清楚哪些人群最易被感染、感染後出現嚴重和威脅生命症狀的風險最大。科學家也不清楚,擁有哪些特性的人比較不易受感染。

不過有個特點值得注意:迄今確診的數萬病例中,嬰兒和兒童病例很少。

以台灣為例,二0二0年二月十三日統計的18位受感染者,也確實都落於11歲,並沒有出現嬰兒及幼童感染的案例,在截稿為止,目前台灣出現最小的感染案例為歲,但在南韓已有出生才45 天年紀最小的感染者。但是專家們目前仍然不清楚這是為什麼,也許可以從嬰兒及兒童中找出未來疫苗的曙光。

 

感染的人該如何治療?

目前所有的冠狀病毒並無特定推薦的治療方式,也就是說並沒有特效藥,多為採用支持性療法,控制改善症狀,然後依賴免疫力來戰勝病毒。SARS 流行期間曾有許多抗病毒藥物被使用來治療病患,但其效果均未被確認。目前對於COVID-19 也尚無明確的治療藥物可以使用。

 

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那有疫苗嗎?

有。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發疫苗,預計二二年底前可開始人體實驗,研發疫苗是為了防範未來。許多醫院已經在試用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不過現在的治療主要還是為患者緩解症狀、維持生命跡象,包括輸氧、輸液、使用呼吸機等,讓患者保持休息、攝取足夠的營養和水,直到自身恢復足夠的免疫力,擊敗病毒進而康復。

 

沒有疫苗!那民眾該如何預防感染?

目前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冠狀病毒感染。建議的預防措施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相同,包括勤洗手、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等等。冠狀病毒可知可以感染人類的有種,但唯有SARS、MERS,與此次的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人體較嚴重的症狀與傷害。

一般的感冒也是上呼吸道遭受病毒感染,所以防治之法就是避免病毒透過黏膜侵入到我們人體。首要必定要戴口罩防止飛沫傳染,避免吃生肉、生雞蛋,並且要勤洗手,避免手部沾染到物體上的病毒再透過眼睛、鼻子與口腔而感染人體。另外,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內外兼修才可以安然度過這次的疾病危機。

 

外在防護要做好

出入公共場所務必戴可防病毒的口罩(一般民眾正確配戴外科口罩即可,醫護高風險人員才需要使用N95口罩)。勤洗手。有研究指出,勤洗手的效果更是優於口罩。如果正確洗手,可以把握「內、外、夾、弓、大、立、腕」的七字口訣。減少進入人潮密集度高的場所。如有身體不適,請適當地居家休息與自我隔離。儘早就醫,避免病情延誤。(針對COVID-19 部分,如果有短時間天從中港澳返台者,建議撥打1922 由防疫中心安排就診)。使用75%的酒精或漂白水稀釋方法來消毒手部及環境。

 

非常時期如何提升免疫力

  1. 睡眠充足,每天至少睡6小時。
  2. 補充具有營養的食物與保健食品,例如優質蛋白質、深海魚油、維生素A、B 、C 、D 、鐵、益生菌、多醣體、兒茶素、雞精等等,來增加身體的防禦力與免疫力,避免因為抵抗力下降而遭受感染。
  3. 避免身體寒冷,因體溫低會使免疫力下降。
  4. 減緩生活壓力,壓力和免疫力已經證實密切相關。
  5. 考慮接受流感疫苗的注射,降低多重病毒感染的風險,也可降低因為得流感而抵抗力下降。
  6. 考慮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注射(也是為了降低多重病毒細菌感染的風險)。

搞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8大要點...提升免疫力有6招!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最後提醒大家,過年期間爆出COVID-19 的疫情,搞得全國民眾人心惶惶,國內更是上演了搶口罩的不良風氣。後來政府只好祭出「口罩管控」,透過實名制的方式,讓全國人民憑著健 Chapter 4

保卡到全國的健保藥局領取定量的口罩。大家有良好的防疫概念及措施雖然是好事,但切莫囤積醫療物資,而導致

國內醫護人員沒有足夠的武器可以去對抗疾病。切莫本末導致,如果醫護人員被病毒擊垮了,醫療崩盤,到時候就沒有足夠的醫療能量來協助染病的民眾,不是嗎?

外在的基本防護很重要,但也別忘了好好加強內在的免疫抵抗力,這才是自保的首要關鍵。養好抵抗力、勤洗手、適當消毒環境、適時地配戴口罩、不囤積過多的醫療資源,旅遊接觸史且有症狀時請主動聯絡1922 取得治療的窗口。

如被列為觀察名單,請乖乖在家自我觀察隔離,切莫到處亂跑,讓我們一起戰勝冠狀病毒。

 

搞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8大要點...提升免疫力有6招!

【橙實文化】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40個你可能忽略卻容易引起重大疾病的耳鼻喉科問題

 

【本文由橙實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感染案,台灣智庫民調中心主任、前台中市新聞局長卓冠廷昨日批評,新北市長侯友宜對基層診所及快篩站督導和宣導出了很大問題。他今天再爆料,新北舉辦全運會期間,主辦單位叫選手脫口罩拍照,侯市長的市府團隊防疫螺絲不只鬆到掉滿地,「可能都掉到淡水河裡了!」卓冠廷昨日爆料,新北幼兒園至少有染疫幼兒...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累積至昨日已有23人確診,其中1名父親為自埃及的境外移入,被懷疑可能是感染源,更有人質疑入境檢疫檢測標準有問題。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9)日說明,目前無法百分百確定埃及爸就是感染源,但如果是會比較放心,表示傳播時間沒有很久。李秉穎今日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直播訪問...

閱讀詳情 »

新北幼兒園感染Delta變異株群聚案延燒,新北市府連夜清空板橋某社區大樓B棟,將364名住戶送往集中檢疫所,並對全體社區人員採檢。市長侯友宜今早說明最新疫情,現有住戶785人全篩檢PCR完畢皆陰性,僅一名非住戶的裝修工人驗出陽性,也是在B棟不同樓層,「裝修工人感染源跟本案有無關係,正在追查了解中」。...

閱讀詳情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李威震提醒,切肝不抗沾,恐提高二次手機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羅維哲/台北報導 肝癌、肝臟移植動完「切肝」大手術之後,由於肝臟特性,在台灣,根據臨床統計,最高仍有接近一半患者需要二次開刀,甚至「一切再切」者也不在少數,國內名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暨外科部部主任李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