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社會複雜、家庭環境更複雜!近年來,兒少虐待的案例越來越多,2004年通報的案例不到8000,而2015則有5萬6則通報案件,10年間竟成長7倍!兒童權益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父母親權的行使是否妥當,兒童受到越多保護,也是通報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根據統計,民國104年共有53,860件 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且施虐者大部分是兒少的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保母或親戚,其中父母為施虐者之案件高達6成 。

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由此深知,受虐兒少若未受到妥善的照護,未來可能轉變成為施虐者,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支出。

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易受虐

臺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說明,施虐者比較常見的因素,大概都是同居、毒癮、藥癮、失業、從小被受虐者,而受虐者大多是弱勢中的弱勢,包括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自閉等,而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

受虐兒少的照顧者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紊亂、失業、酒癮、藥癮,或是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

「幫孩子說話」 脫離險境

黃璟隆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受虐兒少送醫後,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受傷的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而年紀小的孩童無法像成人一樣,能清楚地指認加害人,導致第一線醫事人員時常無法得知受傷的確切原因。

對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扮演著兒虐通報流程的重要角色,「幫孩子說話」,脫離險境!兒少保護小組團隊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員、營養師等所組成,為提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醫事人員可以透過線上網頁、傳真、撥打專線113,或是聯繫當地主管機關社工員評估輔導。

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 避免更多受虐兒少

黃璟隆理事長呼籲,兒少虐待目前無法有實際數量上的減少,只能盡力做,盡量讓傷害減到最低,最重要的不僅是提供完善的照護,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即時介入、輔導,避免更多受虐兒少的產生,造成遺憾。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舉凡電波拉皮、玻尿酸、肉毒桿菌等耳熟能詳的抗衰老療程都是熱門的醫美項目,不僅恢復期短、過程快速,效果也馬上能看的見。如何在眾多商品中挑對適合的治療是嘗試醫美療程的必修課程,切記選擇醫美的5小步驟,讓你免再當冤大頭! 5步驟 讓凍齡變得好簡單 開業醫美診所執行長朱家緯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機器用久了會磨損,關節用多了、用久了一樣會磨損老化。所謂退化性關節炎,即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老化而造成疼痛、發炎、關節變形的疾病。若發生在膝關節,剛開始關節附近會痠痛與肌肉變緊,活動或輕壓關節時會痛,接著,剛起床時會覺得關節活動很不靈敏,膝蓋愈來愈疼痛與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台灣民眾對吃講究,坊間普遍認為「產地直送最新鮮」,網路上流傳著「喝生乳才新鮮」,營養師劉怡里指出,生乳是指從健康乳牛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的生乳汁,不建議直接販售和飲用的,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建議,選擇採用巴氏殺菌法的鮮乳,才能品嚐到更接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