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擅自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擅自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懷孕擅自停藥  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

三十二歲的小瑜(化名)原本很規律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結婚懷孕後,讓她對服用的藥物開始產生戒心,甚至也不願意回診;原本以為病情會因為懷孕而有所緩和,沒想到卻跟一般孕婦不一樣,懷孕初期反而出現關節腫痛大爆發。經家人勸說後回醫院就醫,經醫師調整適合孕婦患者使用的生物製劑,病情才獲得改善,也因為持續接受規律治療,後來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寶寶。

免疫系統疾病破壞關節 延誤治療恐變形失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宋婉瑜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因為免疫細胞產生誤把關節細胞(特別是以關節滑液囊為主),當成外來物質予以攻擊,最後因為長期慢性發炎造成關節的破壞。

宋婉瑜醫師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攻擊以手指、腳趾等小關節為多,但全身的關節都有可能成為攻擊對象,甚至還會伴隨著疲倦、低溫微燒等狀況,如果沒有治療或是不積極控制,平均十到二十年間關節就會被破壞殆盡,甚至變形失去功能影響日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女性 四成患者併發關節外症狀

根據台灣的統計,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好發於女性,是男性患者的三倍。宋婉瑜醫師說明,罹病主要原因可能跟基因有關,如果再加上環境因子的刺激例如抽菸,更有可能加速發病機會。「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攻擊關節為主,但統計顯示,有高達四成的病患會有關節外的症狀。」宋婉瑜醫師說,這個疾病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很多器官會伴隨出現發炎狀況,像是乾燥症、間質性肺炎、心包膜炎、腕隧道症候群、骨質疏鬆、血管炎、皮膚結節、虹彩炎、鞏膜炎及貧血等等的症狀。

目前台灣是以美國、歐盟風濕醫學會在2010年所公布的診斷標準來定義疾病,比較重要的指標像是發炎位置、關節腫痛數目和有無連續六周以上病程;此外也會進行抽血看看發炎指數有無偏高、類風濕性因子或環瓜氨酸自體抗體有沒有出現陽性等等。宋婉瑜醫師說,目前治療上以藥物為主,特別是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的使用,希望能在三到六個月內,讓患者可以進入到低活動度或緩解的疾病活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惡化不二法門

「除了傳統藥物之外,現在生物製劑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宋婉瑜醫師解釋,生物製劑是針對免疫系統造成關節發炎的致病路徑中的細胞激素加以抑制,在台灣,健保給付藥物予中重度以上的患者,研究顯示,疾病有效控制率可以達到約七成。不過,由於藥物走的是免疫系統控制,因此在一些慢性感染像是肺結核、慢性肝炎的病患,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宋婉瑜醫師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是一個慢性發炎過程,只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控制,才能把關節被破壞的機率降到最低,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2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82歲女性患者,健康檢查發現右肺異常,確診罹患肺癌,由於年事已高,病人與家屬皆無開刀意願,經多科諮詢,求助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經醫師診療,患者右肺腫瘤大小2.5公分且無淋巴結轉移,採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BRT),腫瘤已消除,持續追蹤1年無復發情形。高劑量放療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2歲的侯弟弟,從小就有起床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眼睛癢的鼻過敏症狀,且晚上容易鼻塞;過去有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容易在四肢關節彎曲處皮膚搔癢,平常容易感冒,八年前也曾經因為氣喘住院。為解決這些困擾,一個半月前,前往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就診,經服用一週科學中藥粉後,鼻涕音與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中長輩一旦出現胃痛、脹氣或是便秘,常會自行服用胃藥或止痛藥來緩解身體不適,但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有些藥物在長期服用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如造成胃食道逆流風險,甚至提升腸胃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機率,銀髮族應特別注意潛在的危險。服用多種慢性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聽過「眼睛長在後腦勺」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舉辦「小小醫師營」,由專業的醫護與醫技人員帶領中高年級小朋友們認識大腦構造及檢查方式、用藥知識,還有身體組成檢測及運動與健康生活,在課程中,小朋友們認識了自己的身體構造,也知道更多健康常識。身體組成不同 胖瘦還會差很多?腸胃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