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切片沒問題卻罹癌? 新型切片法精準找到病灶

攝護腺切片沒問題卻罹癌? 新型切片法精準找到病灶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杜姓男子,之前攝護腺切片為陰性,但仍懷疑有癌症,結果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於攝護腺上方纖維肌肉區發現病灶,切片結果為低惡性度攝護腺癌,惡性部分占切片比例10%;一般而言,以這位患者的腫瘤位置、惡性度及惡性比例,這個病灶在傳統攝護腺切片將會很難被診斷出來。

攝護腺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

近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快速上升,目前已是男性第五大癌症,2015年有約5,000位新病人。整體而言,台灣男性一生中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為4%,診斷時平均年齡為74 歲,每年約有1,200位病人不幸死於攝護腺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較易造成診斷延遲,因此知道時,有時已是較晚期,甚至出現轉移。

傳統超音波做攝護腺切片 病灶診斷能力低 

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傳統經直腸超音波做攝護腺切片,因為超音波對攝護癌病灶的診斷能力不高,導致其惡性偵測率低;目前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可針對傳統方式不容易診斷出來的病灶切片,對於之前接受過切片為陰性而醫師仍懷疑或擔心攝護腺癌的病人,可以再做確認。

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 3種情況最適用

胡哲源醫師說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能更精準找到病灶,主要是因磁振造影能更準確地指出懷疑病灶的位置,再透過現今電腦科技快速運算後,將磁振造影的影像和超音波的影像融合,如此便能在做超音波的當下一起看到磁振造影所懷疑病灶的投影;這樣一來,醫師只要對著投影的地方做切片,便可較準確地診斷是否有攝護腺癌。

胡哲源醫師進一步補充,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攝護腺切片能幫助醫師做更精確診斷,適用於:

1)懷疑攝護腺癌想直接接受精準切片診斷的病人;

2)傳統切片陰性,但臨床上仍高度懷疑攝護腺癌的病人;

3)已確診攝護腺癌,接受主動監測療法仍需定期切片的病人。

【延伸閱讀】

晚婚女性仍有「子」望 中醫幫助43歲的她自然懷孕

過度「心碎」恐致命 當心「心碎症候群」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五十歲男性,單側鼻塞膿鼻涕數月,於家裡附近診所就診服藥,經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某次大力打噴嚏後發現鼻腔擤出沒看過的黑色生物的尾巴,轉而至醫院就診,經醫師仔細檢查後,赫然發現右側鼻腔內有黑色活物,馬上於門診安排鼻竇內視鏡檢查,並經內視鏡協助下取出一條長約四公分的活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嬰幼兒視力發展完全以前,「聽力」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日前舉辦「媽媽嘉年華」,邀請幼兒教育專家施淑娟教授,教導媽媽們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並透過故事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說故事好處多 增加腦部發展、親子關係從嬰幼兒時期開始說故事給小寶貝聽,不僅能讓親子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新增7例新冠境外移入,當中5例都是印尼漁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單日增加5例印尼漁工個案,可能讓大家比較警覺,但從整月分析來看3月比例並沒有比較高。 羅一鈞表示,案1015至案1019均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2021)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與全球多國都已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未來施打證明能不能「解禁邊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初步規劃「類商務模式」,有可能在檢疫第7天自費篩檢PCR與抗體,合格才能放行,不會排除任何疫苗廠牌,如果施打中國大陸疫苗,篩檢通過一樣可縮短檢疫,但不會修法採購中國大陸疫苗。 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