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攝護腺癌3成確診已轉移 「去勢療法」失效怎辦?基因檢測成救命稻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因為人口老化,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死因已經高居第6位,且有逾3成病人確診時已經轉移,大多接受俗稱「去勢療法」的荷爾蒙治療,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去勢療法就會逐漸失效,常讓許多病人失去抗癌的目標和動力,但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吳文正強調,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目前還有精準醫療可走。

吳文正就收治一名退休教授,剛退休就被診斷出攝護腺癌,一路積極配合接受治療,至今已獲得控制,持續追蹤治療超過15年。

吳文正指出,依據病情發展,治療攝護腺癌常採階段性方式,包括:開刀、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根據衛福部2018年癌登資料,有超過32%的攝護腺癌病人確診時就已經進入轉移階段,一旦癌細胞轉移,多只能接受荷爾蒙治療與化學治療,然而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病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藥性,使藥物逐漸失效。

所幸,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吳文正強調,現在透過癌症基因檢測,能為病人量身打造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式,其中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生物標記物標靶治療,即為PARPi,能使癌細胞失去修復功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降低疾病惡化風險,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吳文正說,國外臨床研究發現,整體攝護腺癌病人中帶有突變基因者約占10%左右,因此,國際的治療指引也建議轉移性攝護腺癌的病人更需要注意家族病史,建議病人可主動詢問醫師,評估基因檢測的需求,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才不會錯過理想的治療時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口罩不離臉「防疫型雙下巴」激增! 妙齡女誤打冒牌消脂針險爛下巴

29歲以下年輕人最聽話!9成2乖乖挨針打疫苗 第二劑涵蓋率逼近5成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經常久站、久坐、加班,除了心情很差外,竟讓腿爆青筋成了「暴怒腿」?琳安聯合診所院長王志軒醫師表示,靜脈曲張不僅造成外觀上的問題,症狀嚴重者也可能伴隨出現雖痠、麻、脹甚至抽筋、發黑等不適感受,建議患者可積極就診以改善病灶。  經常久站、久坐、負重的族群都可能出現靜脈曲張的困擾,到底什麼是靜脈曲張?又為...

閱讀詳情 »

髖關節受損或變形,就有可能導致膝蓋痛、腰痛,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結實有力的臀部,就像個電動馬達,馬達結實有力,人就不容易老!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醫師江坤俊表示,由於髖關節只有一條細血管通入,所以很容易因為受傷血管斷裂,無法供應血流而壞死。彰基骨科醫師王偉勛指出,髖關節是人體最大也是全...

閱讀詳情 »

聽覺是孩子最早發展的感官之一,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分辨和學習事物時重要的刺激來源。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表示,其實孩子的聽覺發展不只是聽到聲音,還牽涉到認知發展,包括辨別聲音來源、音量、種類、音色等。因此,家長可與孩子一起進行聽覺小遊戲,不僅能促進親子互動,更能刺激孩子的發展唷。  親子聽覺小遊戲這樣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