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改善胃食道逆流 五面向著手

改善胃食道逆流 五面向著手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再過不久即將迎接農曆新年到來,長假期間往往會享受美食,但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而言,可能因飲食型態改變造成疾病發作,必須特別注意。奇美醫學中心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謝秉欣表示,平常可從生活和飲食習慣調整,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病情,有五個重點可提供民眾參考,包括減重、飲食控制、避免暴飲暴食、睡前避免消夜,以及睡覺時抬高床頭等。

謝秉欣指出,食道是連結喉嚨和胃部的管狀器官,位於胸部正中央,長度約20~25公分,功能是幫助吞嚥,一旦食道有問題,便常出現胸部不適或吞嚥困難的現象。其中,國人常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有胸口灼熱或出現火燒心,發作的時間以三餐後、躺平時或彎腰時最常出現。另外,逆流也是症狀之一,指的是胃部的內容物倒流到咽喉,若內容物很酸就是俗稱的溢赤酸。最後一種症狀是吞嚥異常,會感覺胸口後方或喉嚨出現卡卡的狀況。

然而,一些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和胸痛等,往往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被發現是胃食道逆流。發生胃食道逆流可歸類為三大原因,包括食道蠕動機能不足、胃部消化機能不良,以及賁門的自動門故障。賁門是胃和食道的交接口,一旦賁門鬆弛,將會使胃部內容物逆流到食道之中。根據研究,有三類因素特別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分別是飲食、藥物和抽菸等。

謝秉欣提醒,胃食道逆流不可輕忽,當疾病慢性化可能引發併發症,包括慢性咽喉炎、聲音沙啞、食道潰瘍及狹窄等,嚴重更可能惡化為食道癌。要防範和改善病情,可從五面向下手,根據研究,體重過重的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是正常人的1.4倍,因此可從減重做起;飲食避免咖啡、酒精、巧克力、甜點、番茄等;吃飯採少量多餐,以七分飽為原則;睡前不吃消夜;睡覺時可將床頭抬高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5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5歲江先生,25年前接受過二尖瓣膜置換手術,需長期服用抗凝血藥。隨年紀增長,排尿困難以及夜間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診於台北慈濟醫院。經泌尿科醫師診斷是攝護腺肥大,建議手術或雷射,但因傳統手術需停用抗凝血藥,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於是會診心臟血管科。老年易攝護腺肥大 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41歲的邱小姐先前車禍重摔,不明原因肩頸疼痛、肌肉無力、指尖麻木無法抓握,就醫後,影像檢查判定為頸椎周邊神經病變。她回憶道,車禍那時候整個人頭歪歪的像中風一樣,手沒有辦法出力、無法用筷子,只好用叉子或湯匙吃飯。痛、麻原因不明 針灸+電療修復受損神經周邊神經病變常見於肩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病患接受化療時,避免不了會有副作用,其中週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30%,患者會出現末梢麻木、遲鈍無力,甚至感到疼痛以及刺癢感,這時恐得減輕劑量或是中斷治療,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若能透過中醫介入,不僅能有效減緩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也能幫助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使用中藥複...

閱讀詳情 »

年代新聞台節目《聚焦2.0》,邀請歷經8年才求孕成功的李祖寧上節目,李祖寧因生、養女兒成為養身達人,而今有女萬事足,戲稱女兒嘴甜,是全家人的小狗腿,尤其哄得婆婆寵上天,三不五時送上大紅包寵孫,直呼女兒是公關社交的好人才。 李祖寧現為全職媽媽,但照顧女兒並不輕鬆,尤其她有肩頸酸痛引起的偏頭痛,得靠吃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