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放任孩子床上玩手機、平板… 研究曝:近6成學校課業受影響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機、平板、電腦…你家的孩子也是擁有超過3項以上數位設備的新世代嗎?當心不當使用恐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與心理健康,因為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年輕孩子的學習表現與他們多常抱著數位設備入睡有關,總是允許孩子在床上使用數位設備的家庭,其中有將近6成的孩子學校課業受影響。

董氏基金會引用這一份2021年4月刊登在《在數位中長大》的研究指出,超過9成的父母認為數位媒體和科技為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也有8成3的人認為他們的孩子因為數位設備而分心。

該項研究由澳洲研究者進行,針對澳洲各地將近2500名父母、祖父母以及照顧者進行調查,瞭解介於5至17歲的5000名孩子在疫情期間數位設備的使用狀況。研究結果顯示,超過8成的孩子擁有一項螢幕數位設備。平均來說,每個孩子擁有3項以上的數位設備,其中只有46%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孩子可以一天不使用數位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多數父母皆使用數位設備來陪伴孩子,超過一半的父母主要用來娛樂他們的孩子,只有2成的父母用來幫助學習;不過,研究同時也發現正面的影響,許多父母相信數位設備和科技有助於孩子的數學、閱讀能力、社交技巧和友誼,9成的父母覺得數位科技讓家人和朋友之間的聯絡變得更容易。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表示,現在孩子的生活型態與過往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們從小接觸數位設備,最顯著的影響其實是「睡眠」與「人際互動」,因為螢幕數位設備產生的光容易刺激孩子的感官、所接受的內容也會造成情緒波動而影響睡眠;沒有控管的網路世界,孩子使用網路可能接收到不當的資訊、或遭遇網路霸凌。

多數父母都知道給孩子含糖飲料、糖果餅乾等零食不利健康,但陳質采強調,卻沒意識到提供孩子數位設備也會帶來健康的危害,像是影響孩子睡眠、運動,造成肥胖和情緒等問題;再者網路互動中的誘拐謾罵所造成的傷害,更難以防範。因此,建議父母從「覺察」做起,瞭解數位設備對孩子可能帶來的影響,與孩子一起認識新媒體,約定使用的時間與規範,提升他們的「網路素養」,讓孩子知道如何安全悠遊在網路世界,有主控網路的自主權,才能防範數位設備對孩子帶來的身心危害。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提醒,數位設備與我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對新世代的孩子它就像空氣與水般的存在,若我們頻繁的使用卻又不斷強調它的負面影響,容易形成心理上的衝突與愧疚感,建議父母不需過度擔心它的缺點,反倒可多善用它所帶來的好處,除了休閒娛樂,如何積極地透過數位設備來幫助孩子學習、閱讀與社交,藉由智慧功能記錄孩子的情緒狀態、運動頻率與健康狀況,父母可先調整心態,檢視自身使用這些數位設備做什麼,才能與孩子討論如何掌握與分配使用的方式與時間。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檢看到「血小板低下」沒症狀就沒事? 醫師喊錯!當心已埋胃癌地雷

瞳孔變白竟是罕見眼癌! 2歲童四處尋醫仍須「摘眼保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為什麼有人做了大腸鏡,結果還是大腸癌?」這個問題,在我的門診中頻頻被問起,由於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已連8年位居癌症第一,不少人都知道該去做大腸鏡才能及早預防,但除了擔心清腸的不舒服,也擔心做了到底有沒有用?多年前曾發生過,名人的母親5年做了3次檢查都沒發現腫瘤,最後因大腸腺癌過世,他憤而控告醫院。...

閱讀詳情 »

中耳炎是孩童常見的耳朵問題,甚至可能因感冒或擤鼻子力道過猛而造成中耳炎的問題。展弘診所曾梓展醫師表示,常見的中耳炎症狀包括耳朵疼痛、流膿、聽力受損等,若出現耳朵不適時,建議及早就診以免造成聽力損失。  中耳炎,顧名思義為耳道中段處出現發炎的問題,當中耳腔發炎積水時,會影響耳膜的正常震動而影響聽力。 ...

閱讀詳情 »

38歲女星侯怡君和大23歲的男友蕭大陸近日傳出了結婚的喜訊,但侯怡君卻在此時透露自己的遺傳性夜盲症有些不太樂觀,許多親友粉絲知道後都十分替她擔心... (圖片翻攝自:年代新聞 侯怡君的爸爸患有網膜色素病變夜盲症,而她在近日進行基因檢測時,發現情況並不樂觀,「我心裡有準備,有預感會得到夜盲症,但可能...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skeez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學習需要達到成效,學到的知識、資訊不能僅達短暫記憶,需要進入長期記憶裡。不斷地複習可以幫助長期記憶,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日常活動對於幫助人類記憶也很重要,例如睡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