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敗血性休克是器官衰竭前兆 生理機能喪失如骨牌效應

敗血性休克是器官衰竭前兆 生理機能喪失如骨牌效應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31)日,因敗血性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病逝。許多年長者如果長期住院,身體感染難以控制,從而讓血液容易滯留,器官血液供給量就會減少,慢慢各器官無法獲取足夠氧氣與養分等元素,漸漸開始退化到沒有功能,最終病患也就走向死亡,對醫生而言,是非常棘手但很常見的問題。


敗血症容易引起血流降低 器官衰竭前奏曲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所謂休克大致上來說,就是身體器官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流,各項身體機能下降;最後就像骨牌一般,當1個器官衰竭功能喪失,就容易引發其他器官也倒下,最後所有生理機能無法維持,病患也就走上死亡。在病末年長者上,就容易出現多重器官衰竭。


針對敗血病黃玉成解釋,當身體某個部位發生細菌感染,自體免疫力或藥物都無法克制細菌,細菌毒素或細菌本身,都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血液就會往身體周邊流動,滯留在肢體末稍等處,如果血液能夠培養出細菌,大致上會稱為菌血症,如果培養不出細菌就會稱為敗血症。


供血不足器官骨牌式衰竭 生命漸漸走向盡頭


黃玉成強調,當發生敗血症,大腦發現血液回流量減少,就會啟動保護機制,首先將血液供給分配給最重要的大腦與心臟,其他如腸胃道、肝臟、腎臟等,血流量就會減少,器官供血量不足,氧氣與營養等開始缺乏,缺臟器就會逐漸虛弱,身體各項機能也都會減退,最後開始就像骨牌一樣,身體器官陸續衰竭。


黃玉成補充,當血液因敗血症受困,無法回到正常血流中,器官沒有充足供血導致衰竭,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就是敗血性休克引起全身器官衰竭;黃玉成也說,其實休克原因不只是感染,大量失血導致血壓下降,同樣讓器官物無法獲得足夠血液,就稱為出血性休克,醫療處置上可能就需要緊急輸血。


發生敗血症 有時會讓四肢體溫較高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師林嘉謨表示,臨床上發生敗血症病患,有時四肢溫度摸起來就比較溫熱,血壓有時會降到90 mmHg以下,部分年長者器官功能就已經不好,如果再加上敗血症影響,很容易就出現衰竭,治療上非常棘手,例如敗血症引起腎衰竭,就只能用洗腎來補上缺失功能,維持生理機能。


更多NOW健康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病逝享耆壽98歲 因吸入性肺炎住院174天
▸心臟瓣膜異常導致心衰竭恐致命 修補手術有這些選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天戴口罩,痘痘長不停!新冠肺炎持續發威,許多人長時間配戴口罩,加上最近季節轉換,導致臉部痘痘滋生!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提醒,除了適度拿下口罩讓肌膚休息,注意臉部保養與清潔,選擇適合自己、成分有效不刺激的保養用品,更切記別擠痘痘。戴口罩痘痘長不停 醫揭長痘痘四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敦睦遠航支隊群聚感染事件,迄今已造成36人感染,均為磐石艦官兵。指揮中心5月4日表示,這本次敦睦遠航支隊確定病例與極可能病例僅限於磐石艦,之所以引發大規模感染,兩大關鍵原因為船艦空間狹小、人員活動密切接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比較各國遊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64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婦人,從樓梯跌落造成右側肢體和同側胸壁挫傷,緊急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側鎖骨骨折,另第1至第12肋骨骨折,並合併有氣血胸。經緊急放置胸管引流後,先在外科加護病房做支持性治療並止痛,隔天即進行鎖骨、肋骨骨折固定手術。 症狀控制法 讓患者疼痛難...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新冠肺炎)病例(案437),為30多歲女性,1月30日至美國就學,4月9日入境時無症狀,居家檢疫期間因同班機旅客確診(案383),於4月11日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新增1例境外移入 美國留學生指揮中心表示,案437居家隔離期間僅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