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整天有便意 小心可能和豬哥亮得一樣的病

整天有便意 小心可能和豬哥亮得一樣的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60歲余先生一年來常感覺有便意,覺得大便沒排乾淨,一直以為自己是腸躁症,即使出現血便,還是認為是痔瘡,血便持續一個月後,余先生在家人催促下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罹患和藝人豬哥亮一樣的疾病,都是得大腸癌,目前已動手術,復原狀況良好。

大腸癌症狀 常遭輕忽

腸胃內科專科醫師劉輝雄表示,大腸癌初期沒有症狀,當出現便意不斷、裡急後重、血便等症狀,可能又遭誤認是其他腸胃疾病、痔瘡而延誤就醫,等確診時,可能已是中、晚期。

清腸清乾淨 大腸鏡檢查較精準

劉輝雄醫師指出,想及早發現大腸癌病灶,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接受大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等。以大腸內視鏡為例,現在已有無痛大腸鏡檢查,但執行大腸鏡檢查前,清腸工作很重要,腸道必須清除乾淨,才能有效、及時地發現大腸癌、瘜肉等病灶。

大便水瀉如尿液清澈 才能開始檢查

劉輝雄醫師建議,民眾進行大腸鏡檢查當天最好空腹到院,之後需要在專業護理師指導、監督下飲用清腸藥水,約兩小時內集中喝藥水,希望一舉將大腸清乾淨,直到大便水瀉如尿液般清澈,才能執行檢查。

大腸癌 與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息息相關

劉輝雄醫師補充,大腸癌病患中,約有1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約90%則與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像常吃太油、太鹹、太甜食物,以及高脂飲食、不吃蔬果、肥胖、不運動、抽菸、喝酒等,都與大腸癌有關。希望「不使國人死於大腸癌」,因此要提醒上班族,應注意作息,不可熬夜、不吃宵夜,少吃油炸食物,盡量改吃水煮烹調食物、多吃蔬果、規律運動,以保持腸胃道健康。另外,35歲以上民眾也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早期發現癌症病變、進行治療,才能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5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取得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時間,配合108年綜合所得稅申報期限,彈性放寬至109年6月30日前取得。因應疫情期間 所得稅報稅新規配合財政部109年4月13日公告,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依稅捐稽徵法第10條規定,108年度綜合所得稅及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牙周病竟然與許多癌症息息相關!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近年來研究證實,牙周病不只會導致口腔癌增加的風險,更有可能引起胰臟癌、頭頸癌等癌症發生的機率,一份刊載在美國癌症學會發行的《癌症期刊》論文發現,牙周病患者比起沒有牙周病的人,增加14%罹癌風險,千萬不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量測血壓看似簡單,其中藏著許多小細節,都會影響測量結果!「為什麼我經常量血壓,測出來的數值差別那麼大?」、「到底該怎麼量血壓才會正確?」、「什麼時間點量會比較好?」,不少人心中總是浮現這些疑惑,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張文靜表示,正確量血壓的關鍵在於,降低生理上及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死亡並不常被討論,但其實民眾若未曾思考過,當面臨危急時,容易被情感牽著走,最後結果未必是正面的;在 《樂活一生:有尊嚴又快樂的活一輩子》一書中,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提及,其實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能賦予民眾選擇善終的權利,創造一個給大家正面討論的機會。醫療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