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整天疲倦無力、頭暈脹… 夏日「排溼」得懂正確喝水方式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裡,老是覺得胃口差、頭暈脹,睡醒後還是疲倦無力,甚至身體重重的嗎?中醫師提醒,雖然節氣已經進入了初秋,但診間仍常遇到這類體內溼氣重的病人,都是夏季累積下來的溼氣未排出,除了以中醫治療調理外,也建議可以多健走、做輕度有氧運動等,透過流汗將體內溼氣排出。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陳中奎表示,8月22日開始,已經進入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代表暑氣停止、終止的意思,天氣也開始逐漸轉涼,雖然白天還是很炎熱,但夜晚已漸漸偏涼。

陳中奎說,隨著陽氣減少,不少人覺得身體重重的、疲倦、頭暈、頭脹、腹瀉、胃口不好甚至起濕疹,都是長夏溼氣未排出引起的症狀,而體內通常較「溼」的人,脾胃較差。

原來中醫認為,人體就像一塊大海綿,容易把外界的溼氣吸入,而脾胃負責消化系統,保持乾燥狀態,腸胃排水力強,若是腸胃差,水排不出去,不斷惡性循環下累積溼氣,就會造成腸胃當機,導致沒胃口、反胃及腹瀉的症狀。

陳中奎提醒,很多人以為體內水分過多,會使身體水腫、溼氣累積過多,就不願多喝水,這是錯誤的!還是要少量多次的方式來補充水分,才能促進血液循環,補充體內缺水的部位,若是一次大量飲水,容易溼氣滯留,累積在下半身導致水腫。

要排除體內多餘的溼氣,陳中奎建議,可以做一些適度的運動,包含健走、輕度有氧等運動來排汗除濕;飲食部分,則可食用四神湯、薏仁湯等藥膳利溼,同時應避免吃冰冷食物、油炸燒烤類、辛辣刺激物及甜食類。

中醫師也教導民眾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除溼,包含按摩位於小腿內側的脛骨內側髁凹陷處的「陰陵泉」;位於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四指寬處「足三里」穴;或是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每天3次,每次按壓5分鐘,有助健脾胃利溼氣。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放美豬牛「昨非今是」 曾在第一線坦砲火的衛生官員發出最大質疑

國產疫苗第二家搶進度! 食藥署有條件核准聯亞生技第一期臨床試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Omicron入侵台灣,短時間內就讓本土再爆發一波疫情,打疫苗人潮也再起,不管是還沒打第一、二劑的,還是等著打第三劑的民眾,止痛藥是民眾最常自行準備使用的藥品,打完疫苗到底要不要吃止痛藥?怎麼吃才不傷肝、傷腎?藥師一次教你正確用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部藥師...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關節炎基金會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顯示,有哪種飲食可以治癒關節炎,但已經有某些食物證實可以增強骨骼、維持免疫系統和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日常中多攝取這些食物可能有助於緩解疼痛和其他關節炎等不適的症狀。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關節不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節炎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麻將、撲克牌、刮刮樂,一到過年期間「手就癢」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蘇璿允警告,對於平常就有賭博問題困擾的人,過年絕對是「高風險」期,賭癮發作就在一念之間,國內門診觀察到,一到過年前後就是國人賭癮復發高峰期。 想要發大財、或有欠債不過年的壓力,甚至於...

閱讀詳情 »

農曆春節將近,面對親戚們即將接踵而來的溫情問候,你找到辦「髮」應付了嗎?過年期間是許多台灣民眾「改頭換面」的好時機,為的就是要在家族聚會上輸人不輸陣。 MyHair生髮植鬍診所表示,許多受雄性禿所擾的民眾會看準春節連假,挑在年前來到植髮診所諮詢,希望能在假期好好休養,讓毛囊維持高存活率。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