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數位公民素養不足網路資訊中心用動畫影片普及

爽爆新聞網/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有鑑於網路與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密不可分,且近期發生的多起國內外時事新聞或網路事件,更凸顯資訊社會下民眾培養數位公民素養的重要。由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和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於12月3日(星期五)舉辦「台灣網路科普影音」發布會,推出了系列影音傳遞網路科普知識,包括在Youtube上架的《推開網路大門》系列影片、以及在Podcast平台推出的《不斷網會客室》音頻節目,共同推動網路知識生活化與數位平權,呼籲社會各界正視網路素養的重要性。

以線上出席方式參與「台灣網路科普影音」發布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欣見這次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能夠與「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合作,共同製作網路科普的動畫和Podcast,以淺顯易懂的實際範例,讓民眾更加了解網路世界。為台灣網路環境、數位公平、數位機會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他期待後續在網路治理等相關議題上,還能再看到或聽到更多精彩的網路科普內容。

出席本場活動的網路專家學者包括: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暨執行長黃勝雄、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中華電信工程師林方傑、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常務監事吳齊殷、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科普小組召集人陳延昇。發表會並特別以快閃沙龍的方式,邀請參與Podcast《不斷網會客室》製播的訪談嘉賓黃勝雄、林方傑、郭家佑,針對網路資訊時代對社會、經濟、政治等各面向所帶來之深刻影響提出觀察,並就台灣在數位發展及普及下,偏鄉地區的數位公平、數位機會、數位知識及數位需求等議題進行探討。

網資中心黃勝雄董事暨執行長表示,使用者體驗因技術發展會越來越好,更簡易方便;而台灣目前的資訊使用量很大,平均每人每月網路流量用掉21G以上,排全球第一;國家政府也會推動相關法規,因應網路科技的趨勢變化。郭家佑理事長也提出目前的網路發展可見社群很重要,接著因應的是跨領域的號召與合作,這也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特色,結合技術和跨界應用是必然的趨勢。

數位公民素養不足網路資訊中心用動畫影片普及
為建立數位公民素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親上火線,配合網路資訊中心用動畫影片普及教育方案!圖/網資中心提供

網路世界的多元性,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在其中,並在裡面尋求歸屬感。但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和個資外洩問題,迫使民眾更加重視「個人隱私和資訊安全」。林方傑工程師表示,我們須暸解網路安全的知識,像是網路安全防衛 (Cyber Hygiene),以便培養日常安全防護的常識和習慣。

面對現下許多APP或網路推文功能,陳延昇教授提出網路安全防衛的重要性,基本的網路科普知識和素養能協助判斷資訊;準則比風向重要,而技術一定走在最前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加上小心查證都是很重要的素養。與其問是否是假訊息,不如思考哪裡可以得到正確資訊,平常就把閱讀、蒐集資訊的體質養好,才不會被誤導。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在「台灣網路報告」調查結果推估,全國上網人數已達 1,884 萬;全國家戶可上網計有 731 萬戶,全國家戶上網比例達 82.8%。 網路快速發展,資訊與服務經由網路之便捷,已全然改變並影響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現代社會公民幾乎人與網連結而生,台灣也在以網路及數位化的基礎上,漸次形塑而成為一資訊社會。

然而,即便數位發展普及,偏台灣偏鄉地區的數位落差更形嚴重,學會常務監事吳齊殷教授指出,造成數位落差的不只是偏鄉;家庭背景較弱的族群,年長者對於數位資訊設備的使用經驗不足,直接影響了下一代的數位教育。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為負責我國頂級國碼域名.tw及.台灣註冊管理、IP位址發放之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特別與長期觀察及研究台灣資訊社會發展之重要機構-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以雙方共同協力之方式製作台灣網路科普影音,期望藉由短影片及 Podcast 之生動、活潑、有趣的數位內容,經由網路媒介推廣,以期培養我國資訊社會下公民的數位資訊素養。

其中Podcast《不斷網會客室》的三集主題分別是「網路到底是甚麼」、「從網路架構談DNS運作」、「全球連網下的網路治理」。將網路安全議題和艱深專有名詞,透過詼諧生動的影音內容,帶領民眾認識網路通訊協定(TCP/IP)及網域名稱(Domain name),也教導大家網路治理概念與隱私危機。

相關推薦

 「哈啾!」當身旁有人打噴嚏,除了好心遞上一張面紙,或許這時他可能還需要一面口罩!尤其在這個秋冬交替之時,感冒、病毒特別頑強,藉著空氣傳播開來,如果沒有戴上口罩隔絕,一不小心就中標了!在公共場合中,可以看見越來越多人選擇戴上口罩,有人求自保、杜絕受到病毒傳染、有人感冒生病,禮貌的避免讓自...

閱讀詳情 »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在所有牙疼裡,其中又以長智齒、拔智齒讓人最為「有感」、聞聲色變!當你抱著牙疼走進診所求救,被醫生告知必須「拔智齒」時,多是仿佛被告知了即將處以極刑、無一不嚇得花容失色!這樣的經驗,相信大部分人一生中,總得體驗那幾次!從智齒長不好、蛀掉了開始進行治療、到被告知「拔智齒」噩耗...

閱讀詳情 »

出處/天下雜誌 文/謝明玲四月中,美籍大陸作家蕭宏慈來台推廣拍打。後因宣傳療效被衛生署以違反「醫療法」開罰;移民署也以他違反原申請入境目的,要求他七天內離境。究竟中醫有沒有「排毒」這個觀念?又該如何看待如拍打、刮痧、甚至是拔罐、放血等療法?「排毒」的迷思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薛宏昇解釋,外在因素如...

閱讀詳情 »

高雄張姓夫婦有三個孩子,老大與老三均是重症海洋性貧血病友。張先生說:「第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我很認命,等於是讓我認識這個疾病…」。張家不願向命運低頭,在確定健康的老二順利出世後,積極的替老大與老二做骨髓配對,可惜最後沒有成功;隔了幾年又順利懷上老三,夫婦倆不忍心看老大必須終生與針筒為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