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升溫,大賣場、超市隨著疫情爆發,出現搶貨囤購潮,泡麵、乾糧更躍升為熱門搶購物資。TVBS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主持人,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居家防疫擔心變胖,但囤「乾」糧可能導致情況更惡化。

對此,同樣身為主持人的營養師宋明樺指出,乾糧類食物不只熱量容易超標,長時間營養不均、恐引發便祕。陳欣湄也發現,對疫情的擔憂讓民眾產生失眠困擾,若再加上飲食不均,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過敏,再度落入肥胖的惡性循環,居家隔離不可不慎。

居家防疫期間,許多民眾缺乏運動,若再加上大量囤購乾糧類食物,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出現便秘或排便不順的情況,如此身體堆積的不只有廢物、還有脂肪。

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想要在居家防疫期間維持良好體態,宋明樺在《明欣醫聊事》節目中倡導遠離便秘四大黃金要素:不但要「動起來」,還要補充蔬菜水果等纖維質、水、跟油,四大黃金要素缺一不可。她曾遇到一名百貨公司櫃姐,為了減肥只吃蔬菜餐,雖補充了纖維,卻少了油脂,讓她連續兩星期排便不順。至於如何判斷是否有便秘情形,宋明樺表示可從「頻率跟量」觀察,如果超過三天都沒有排便,或者排出來的便量外觀如羊糞,都算是便秘。

肥胖可能跟過敏有關!腸道不健康恐使免疫失衡 當心囤糧變囤油!

除了飲食不均導致便秘,民眾對疫情的焦慮也造成睡眠障礙。當睡眠、飲食雙雙不均衡的情況下,陳欣湄提醒,「最終結果可能造成免疫失衡,引發隱藏肥胖關鍵因素『過敏』」。陳欣湄進一步解釋,過敏與身體一系列的發炎都可能相關,成為減重失效的隱藏關鍵因素,若能減少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肥胖問題就可能不藥而癒。她建議民眾,當飲食控制、運動雙管齊下,體重不見下降,身體卻伴隨黑眼圈、皮膚搔癢等過敏症狀,可嘗試先找出過敏源,解決過敏症狀。

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陳欣湄也在節目中分享台灣常見的慢性過敏食物,像是蛋白、小麥、花生、螃蟹、蜂蜜、牛奶、奇異果、杏仁、牡蠣、芝麻。當民眾自覺同時有過敏及肥胖問題,她建議可嘗試連續14到21天避開慢性過敏食物,如果過敏症狀緩解,體重也下降1到2公斤,就可以進一步檢測導致慢性過敏的原因。

想讓居家防疫更健康,可訂閱《健康2.0》YT頻道。《健康2.0》從即日起,特別邀請才女醫生【陳欣湄】、健康主持人【鄭凱云】、廣場舞天王【麥克斯】,以及話題行銷高手【狄志為】等專家,推出「居家運動」、「居家健康煮」、「親子居家活動」相關Live直播內容,節目中也將有更詳盡的示範跟解說。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死亡持續+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個案分布則為新北市6例、台北市及桃園市各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8例本土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死亡持續+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個案分布則為新北市6例、台北市及桃園市各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8例本土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只剩高端疫苗獨撐大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6)日下午親自宣布,聯亞疫苗的EUA闖關失敗,陳時中對這樣的結果也表示遺憾。食藥署則公布昨審查會議結果,共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 17人不同意通過,決定不予核准專案製造。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全國上下正在拚疫苗涵蓋率,如果不想打了疫苗,保護力卻打折,可得先顧好「腰圍」!原來根據國外統計,肥胖者不但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高,發生重症和不良預後的機率也大幅提升,尤其,內臟脂肪囤積的腰圍大小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更具相關性,專家建議,疫情期間應更積極於瘦腰及控制三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