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升溫,大賣場、超市隨著疫情爆發,出現搶貨囤購潮,泡麵、乾糧更躍升為熱門搶購物資。TVBS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主持人,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居家防疫擔心變胖,但囤「乾」糧可能導致情況更惡化。

對此,同樣身為主持人的營養師宋明樺指出,乾糧類食物不只熱量容易超標,長時間營養不均、恐引發便祕。陳欣湄也發現,對疫情的擔憂讓民眾產生失眠困擾,若再加上飲食不均,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衡引發過敏,再度落入肥胖的惡性循環,居家隔離不可不慎。

居家防疫期間,許多民眾缺乏運動,若再加上大量囤購乾糧類食物,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攝取不均,出現便秘或排便不順的情況,如此身體堆積的不只有廢物、還有脂肪。

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想要在居家防疫期間維持良好體態,宋明樺在《明欣醫聊事》節目中倡導遠離便秘四大黃金要素:不但要「動起來」,還要補充蔬菜水果等纖維質、水、跟油,四大黃金要素缺一不可。她曾遇到一名百貨公司櫃姐,為了減肥只吃蔬菜餐,雖補充了纖維,卻少了油脂,讓她連續兩星期排便不順。至於如何判斷是否有便秘情形,宋明樺表示可從「頻率跟量」觀察,如果超過三天都沒有排便,或者排出來的便量外觀如羊糞,都算是便秘。

肥胖可能跟過敏有關!腸道不健康恐使免疫失衡 當心囤糧變囤油!

除了飲食不均導致便秘,民眾對疫情的焦慮也造成睡眠障礙。當睡眠、飲食雙雙不均衡的情況下,陳欣湄提醒,「最終結果可能造成免疫失衡,引發隱藏肥胖關鍵因素『過敏』」。陳欣湄進一步解釋,過敏與身體一系列的發炎都可能相關,成為減重失效的隱藏關鍵因素,若能減少造成身體發炎的原因,肥胖問題就可能不藥而癒。她建議民眾,當飲食控制、運動雙管齊下,體重不見下降,身體卻伴隨黑眼圈、皮膚搔癢等過敏症狀,可嘗試先找出過敏源,解決過敏症狀。

新冠疫情嚴峻!兩大NG問題上身,避免免疫失衡又發胖

陳欣湄也在節目中分享台灣常見的慢性過敏食物,像是蛋白、小麥、花生、螃蟹、蜂蜜、牛奶、奇異果、杏仁、牡蠣、芝麻。當民眾自覺同時有過敏及肥胖問題,她建議可嘗試連續14到21天避開慢性過敏食物,如果過敏症狀緩解,體重也下降1到2公斤,就可以進一步檢測導致慢性過敏的原因。

想讓居家防疫更健康,可訂閱《健康2.0》YT頻道。《健康2.0》從即日起,特別邀請才女醫生【陳欣湄】、健康主持人【鄭凱云】、廣場舞天王【麥克斯】,以及話題行銷高手【狄志為】等專家,推出「居家運動」、「居家健康煮」、「親子居家活動」相關Live直播內容,節目中也將有更詳盡的示範跟解說。

相關推薦

刮痧是很常見的療法之一,許多人認為刮痧可以幫助血液循環,達到疏通經絡、紓緩酸痛的效果。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適度刮痧的確有助活血化淤,但刮痧時也要注意幾點須知,才能真正促進健康。  刮痧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發散風寒之效,但陳至奐醫師提醒,刮痧不是人人適用,也不是越大力越好,刮痧前應留意...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下次當你購買蘋果時,除了考察蘋果口味是否夠甜美外,可能還需要將蘋果中含有的有益菌數量也考慮在內——最新研究表明,蘋果大約含有9000萬種細菌。而新鮮的有機蘋果可能比一般蘋果具有更多樣化和更均衡的微生物組。所以,如果你正在為腸道尋找益生菌,那麼有機蘋果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閱讀詳情 »

▲過去常是診間逃兵的「多囊腎」患者,在健保給付新藥後,紛紛回頭求診。(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越來越多的新藥,正在讓過去束手無策的棘手遺傳性疾病,成為可以控制、甚至好轉的疾患,以最終很可能走上洗腎一途的「多囊腎」為例,不少人確診後,心想反正也無藥可用,自我放棄,不...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為了拯救地球的糧食供給,讓地球在2050年以前可以持續餵飽100多億的人口,專家建議美國人應該少吃漢堡,減少目前40%的漢堡食用量,以及歐洲人要減少22%的漢堡食用量。 這代表每個美國人和歐洲人一個禮拜只能吃一個半左右的漢堡。這對習慣以漢堡為日常飲食來源的歐美人士來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